新《劳动合同法》将实施 探访民工生存现状

2013-07-04 126 0
核心提示:马路劳务市场是一个城市繁荣背后的灰色地带,在合肥并不止一处。然而,用工都无协议,仅靠口头约定,民工维权常无据可依,让这个


  新《劳动合同法》将实施 记者探访民工生存现状
     马路劳务市场是一个城市繁荣背后的灰色地带,在合肥并不止一处。然而,用工都无协议,仅靠口头约定,民工维权常无据可依,让这个行业存在众多隐患。其实,根据监管部门的疏导,他们完全可进入劳务派遣市场,签订合同后再干活拿钱。尤其是本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颁行后,派遣工权益得到了更大保障。然而,马路民工仍不愿去,其中原因何在?昨日,记者调查揭出真相。

  【体验】想抢活先要会挤口头约定维权无据

  合肥市金寨路与南二环路交口,每天天不亮就有大量民工守在此处等待雇主。 6月27日5点半左右,记者来到金东路口找活,发现路口东南角的金寨路高架桥匝道下方,已挤了近百名等待招工的民工。见到记者,一位50多岁的男子主动打招呼。

  7点不到,一辆灰色千里马轿车开到金东路口,未等停稳,边上几十个民工就将车子围住,“老板,要人不?我们砖活、壮工都照哩。 ”轿车司机打开一道窗缝嚷嚷道,“我来这等人的,不是招人的。 ”话音刚落,众人一哄而散。之前跟记者打招呼的男子凑近记者说,“我看你刚才不往里面挤,光在外面看着。看着哪行呢?干这个的就看谁能挤,你挤上车了,这单活就有你的份。你挤不上车,一天就在这干候着。 ”

  记者当日在金东路口候了半天,因“不会挤”一直揽不上活。记者发现,民工们和雇主之间的工资,都是日结,干多少活算多少钱,不拖泥带水。

  看似方便灵活,其实隐患不小。因都是松散式的临时合作,雇主和民工之间从不签什么协议,薪资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双方口头约定的。这也就导致民工在遇到薪资、工商等方面的纠纷时,很难维权,因“口说无凭”。记者暗访中一位48岁的长丰人骆师傅表示,他去年给一搬家公司搬东西,电视柜砸下来造成脚趾骨折,花了1000多块钱,因没法索赔,最后不了了之。

  【调查】选择站马路找工作有原因

  其实,农民工完全可进入劳务派遣领域,然而,大部分马路民工并不愿意去劳务派遣公司。其中的矛盾和原因何在?昨日记者调查了省城多家劳务派遣公司。合肥市莲湖路耕耘路交口,扎堆生存着政务、百盛、顺鑫、皖西等多家劳务派遣公司,政务劳务服务公司一位周姓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各家劳务派遣公司,基本上都只招长期工。而且短期工求职,需向劳务公司缴纳50元中介费。民工周开成则表示,“我们宁愿在这等雇主,也不愿在那边被企业管着,想请个假都难。 ”另外,如想去劳务公司找短期工碰运气,首先还得交50元“进门费”,这笔钱相当于半天工资。

  此外,记者比照在百盛、顺鑫等劳务公司发布招工信息的几家企业后了解到,在这些劳务公司招派遣工的,多是附近一些大的加工企业。而且年龄结构有要求,多为男性不满60周岁、女性不满55周岁。而记者暗访的金东路口马路市场,60%的人都是45~60多岁的中老年人,不属于劳务派遣公司的受欢迎人群。而且虽然这里有时“一天找不到一个活”,但基本上接个活,工资都在120~280元之间。

  相比马路劳务市场,劳务派遣有一套完备的劳动保障体系,任何一家劳务公司都会与劳务派遣工签订合同。而且对于长期工还会代买意外保险,出了工伤,维权更有保障。然而在一劳务公司内一刘姓负责人表示,合同和劳务公司签,但出了工伤事故,还应找用人单位索赔。一位民工说“我们最讨厌有合同,维权却被踢皮球的情况。那样有合同还不如我们这没合同呢。 ”。

  观点认为,建立低门槛制的劳动力市场,对马路上的民工统一有序地监管和服务,是解决马路市场现状的一条重要出路。 “不过,要建立劳动力市场,需建委、城管等多部门联合,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4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