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言:新型城镇化书写文明社会篇章

2013-09-29 287 0
核心提示:      时下,新型城镇化一词灸手可热,关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建设,有关人士作了不少解读,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

              1_2959705919

时下,新型城镇化一词灸手可热,关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建设,有关人士作了不少解读,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家也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指正。因而,使人们对新型城镇化逐渐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基础工程网记者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也形成了对新型城镇化自己的认知。在当前不少地方对新型城镇化实施还存在偏颇的情形下,不禁想谈谈粗浅的感受。

基础工程网记者深感,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发展与建设的新概念,从这个性质说,新型城镇化应具有与以往发展诸多不同的非凡特点与特质。

从社会发展来说,新型城镇化彰显的是一个更高的层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的发展中有两个词是印象深刻并深入骨髓的,这就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常听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后是“加快经济发展”。倘若历史地看,记者不妨将前者谓之“政治社会”,后者是“经济社会”,而新型城镇化实施,则为“文明社会”。

文明的内容是什么?文明的内容是不光我们的物质要文明,而且精神和文化更应文明。所谓文明社会,主要是人们的教育程度很高,富有社会公德,社会管理很有序,社会风气很良性,社会生活很和谐,社会文化很健康。而新型城镇化却涵蕴了这些方面。

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填化”。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现代化,同样,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然而在城镇化实施中,各地在考虑土地问题时常常缺乏考量“人”的因素。不少地方把农民赶上楼,地方政府看到的大都是土地的利益,而不是人的利益。不少地方政府简单地以为城镇化就是多盖房,将农民引进城,忽视了农民进程的户籍、教育、就业、保险等一系列真正的市民化问题,使不少农民进城既不是市民,也不是农民,成了“游民”。这些情况归根结底就是忽视了人才是城镇化的核心。

  新型城镇化关注民生发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改善市政基础建设,加强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加大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等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解决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等。重视民生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集中体现了新型城镇化以民为本的民生观念。

新型城镇化强调节能减排创新发展。推进节能减排,需要抓好产业转型这个根本,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低能耗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狠抓管理,着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强化重点企业监管,大力推进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在体制上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考核,强化监管机制。这些要求有利于创建低碳绿色、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

新型城镇化重视城市的文化内涵。如今,众多城市千城一面,为了GDP把古迹破坏了,现在开始复修或重建,为的还是GDP,或者是文化政绩。复建“文物”只是个仿制品,是“垃圾品”,失去了原物,历史文化价值荡然无存。这种做法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破坏,是严重的不文明现象。所以,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体现的是社会文明。此外,新型城镇化还有利于调控经济,助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可见中央确立新型城填化是一个彰显文明社会形态的重大战略举措,目标明确,意义深远。我们在推进新型城填化实施过程中,要全面理解其丰富的内涵,摒弃不正确观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新型城填化是书写文明社会篇章,因而,作为实施新型城填化重要力量的深基础施工和工程机械行业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责任编辑:吴越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5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