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政府网正式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城市管网建设、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等逐一部署。《意见》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加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提高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这本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遵循的一个原则和程序,然而,这样简单的问题,为何还会让国务院提出来?根据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确的六大任务看,基础工程网记者的解读,至少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必须正视,时下,我国各种“城市病”问题比较突出,基础设施十分脆弱,拈用一个成语就是“弱不禁雨”。暴雨过后,很多城市变成“水城”,使城市华丽的外表瞬间失色。原本城市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应该同等重要,但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却并非如此。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始终存在“重高楼大厦、轻市政基础”、“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这种状况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是地下管网建设陈旧滞后。当前,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任务繁重。为此,住建部披露将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到2015年,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万公里,完成全国城镇燃气8万公里和北方采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9.28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地下管网建设陈旧滞后的现状制约了城市发展。
三是城市道路交通严重失畅。如今,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是共性的“城市病”,《意见》指出将发挥地铁等公共交通骨干作用,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增强城市路网的衔接连通和可达性、便捷度。尽快完成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危桥加固改造等各项设施建设,这就表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紧迫性。
四是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不足。今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完成的一份名为《城市防洪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的课题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仍有340座城市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全国城市总数的一半以上。特别是非农业人口达150万以上的34座大型城市中仅有7座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这说明我国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确实已到必须摆上重要日程的时候。
上述问题个个涉公共,件件关民生,是城市建设的根本所在。导致这些突出问题的症结还在地方政府,主要是地上建设是“面子”工程,看得见摸得着,地下建设费时费力,不易彰显政绩,这便是症结之所在。所以为了民生、为了城市现代化发展、为了调控经济、为了治理各地急功近利的建设乱象,国务院颁发城市基建“指令”,是非常必要并及时的。
责任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