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第63根天然气管道回拖完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过境段控制性工程首条隧道管道安装抵达中俄国境线。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过境段控制性工程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咽喉要道”。由管道局承建的黑龙江盾构项目,是国内首条跨境盾构隧道工程,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与中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隧道内实现跨国对接。
中俄东线黑龙江盾构工程包括两口始发竖井、两口接收竖井,以及两条直径2.4米的隧道等。始发竖井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接收井位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两条隧道均为1139米。隧道建成后将分别安装一条管径为1420毫米的天然气管道。
2016年7月8日,项目开始进场施工。施工过程中,管道局中俄东线黑龙江盾构项目部面对极寒的施工环境、匮乏的施工依托、双业主管理模式、跨越国界适用的法律规范多等因素,始终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成功克服零下37℃竖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难题,高标准完成始发竖井施工,为后续盾构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盾构项目部还通过合理调整掘进参数和泥浆配比、定期进舱检查刀具、严格控制拼装质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全面受控,保障了盾构施工稳步推进。
通过搭建保温棚、竖井保温盖、安装供暖设施等措施,确保现场施工有序推进。盾构施工的高标准和精细化管理,得到监理及中俄双方业主认可,保证了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为管道局在高寒地区的混凝土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7年10月26日,首条隧道贯通;2018年5月30日,第二条隧道实现贯通。
自首条隧道贯通以来,管道局中俄过境段EPC项目部组织施工单位迅速投入隧道管道安装准备工作。
焊接施工开工期间,管道局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与中俄业主、SGS监理充分沟通,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针对工期紧张、作业空间受限等不利因素,过境段EPC项目部科学调度,严格管理,采取多项有效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广大员工以为国家能源战略多做贡献的精神,夜以继日,苦干巧干,实行24小时连续施工。
同时,过境段EPC项目部对管道吊装组对、管道焊接、无损检测、管道防腐、管道回拖等制约工期进度的主要工序进行深入分析,查找解决影响工期的关键节点,有效压缩施工时间。
工程大事记
2016年6月6日
项目中方侧全面开工。
2016年9月5日
杭州G20峰会上,中俄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宜林,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弥勒签署了中俄东线过境段项目(黑龙江穿越)俄罗斯段的EPC总承包合同。
2017年3月16日
项目设计工作全部完成。
2017年5月11日
中俄东线双边临时口岸开通。
2017年10月26日
项目实现首条隧道贯通。
2018年3月28日
首条隧道管道安装打火开焊。
2018年5月30日
第二条隧道实现贯通。
2018年6月16日
首条隧道管道安装抵达中俄国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