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施工情况

2018-11-19 448 0
核心提示:轰隆隆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平面下88米处,伴随着阵阵轰鸣,过海隧道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捅破,我国最深的海底隧道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

“轰隆隆”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平面下88米处,伴随着阵阵轰鸣,过海隧道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捅破,我国最深的海底隧道——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也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长地铁海底隧道。

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全长8.1公里,起自西海岸瓦屋庄站,沿既有的胶州湾隧道东侧向北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后,接入青岛主城区团岛贵州路站,是国内最长的地铁区间隧道;区间线路纵坡呈"V"字形,海域段长度约3.49公里,最深处距海平面88米,最深处比胶州湾隧道还要深。

穿越18条断裂破碎带

海底施工,不确定性很大,尤其是会遭遇各样的断层和不同变化的地质,过海隧道穿越18条破碎带,其中海域段穿越4组14条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地下水量丰富的复杂地段),地质情况复杂。

复杂的地质环境给施工团队带来许多考验,而施工人员综合各种技术手段,一一解决,确保了工程安全。“隧道在设计阶段就采取了降低标高的方式尽量规避破碎带的影响,从而避免塌方隐患。”项目经理说,海底隧道标高越低之处,地质条件相对越好,所以综合考虑后,形成了现在的设计、施工方案。

使用“内窥镜”预判岩层情况

从海底再往下四十多米,则是由花岗岩、安山岩、凝灰岩等岩石构成的坚硬海床。亿万年来,由于地壳变动,岩层相互挤压,中间形成比较脆弱的地方,俗称断层破碎带。破碎带和海水直接连通,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渗漏、突水,安全风险等级为Ⅰ级。

▲海平面下88米,工人们正在工作

“常规的地质勘探,只需要用2-3种手段判断即可,而我们综合使用了6种方案,远近结合,相互验证,力求对前方的岩层进行一个全面准确的分析。”项目经理说。

“我们引进了多功能地质钻机,这种钻机就像坦克一样,前面的钻头可以进行超前地质钻孔取芯,同时结合孔内高清摄像仪直观观察到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观察分析软硬岩层分布情况、裂缝情况、夹层泥土分布位置及渗水部位,就像医生使用的内窥镜一样。”他说。

超前地质预报数据为工作面开挖提供有力的依据,做到以数据指导施工,信息判断施工,及时准确的调整施工方案和现场作业方法。

11月6日,地铁1号线过海段贯通。这条长度达8.1公里的过海段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地铁区间隧道,建设历时三年,跨越重重艰难险阻,其贯通标志着地铁1号线这条贯穿青岛南北的“大动脉”向正式开通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由它所牵起的东西两岸联系也将愈加紧密。据了解,青岛地铁1号线预计2020年底全线通车,开通运营后,市民乘坐地铁通过胶州湾仅需6分钟。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6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