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对大城市及以上层级的全市域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没有明确编制思路、方法以及相应的编制深度控制,本文以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为例,探索超大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提出规划编制思路,全面详细总结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在规划方法、规划手段、技术发展上的多种创新和应用,充分体现“规划引领”的核心思路。
城市综合管廊是地下建设集电力运输线、通信线路、燃气管道、供排水管道等管线于一体的集约型隧道的总称,有效避免对道路反复开挖以及可能造成的停水断电、通讯中断、交通堵塞等事故和直接经济损失。
2015年5月29日,住建部发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该指引要求以工程规划的深度编制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较适用于综合管廊建设前的立项依据编制。但针对大城市及以上层级的全市域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该指引没有明确编制思路、方法以及相应的编制深度控制,本文以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为例,探索超大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
1 项目背景
2016年,广州市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第二批管廊试点城市,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综合管廊。
目前,广州市正在推动管廊建设,但里程远不能满足超大城市管线需求,不能完全服务于城市大型市政管线,全市管廊布局缺乏系统性,管廊建设缺少计划性。为在规划层次、规划深度、规划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计划安排等方面满足“十三五”建设目标和作为国家管廊试点城市的建设要求,迫切需要编制《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作为规划引领和决策依据,从城市全局角度进行管廊布局,协调城市各类市政管线入廊,统筹管廊近远期建设计划,指导即将开展的综合管廊建设和审批管理工作,巩固和强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作用。
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涵盖全市域7434.4 km2,本规划既不能完全遵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深度控制,又不能脱离该指引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同时,如何编制超大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在全国无例可循。
因此,如何确定规划编制思路、制定内容框架、控制编制深度、运用怎样的规划方法、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才能符合国家指引要求和当地建设需要,均需在规划中一一探索和创新。
2 规划构思
2.1规划总体思路
本规划范围涵盖广州市域面积7 434.4 km2,若完全按照住建部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指引的要求编制,则由于资料深度不够,影响规划编制的进度和精度,缺乏弹性协调的空间;若脱离大纲要求,仅按照宏观战略发展的思路编制,则缺乏对于后续管廊设计建设实施层面的指引。
本规划需要对编制深度进行重新把握,既能为广州市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又能契合管廊规划指引要求,起到国家试点城市的示范作用。
为此规划确定了涵盖“宏观-中观-微观”规划思路,从3个层次和维度入手层层递进、逐层聚焦,编制思路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