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将启动,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地方出现环保"一刀切"行为将被严肃问责。
工程施工就是极易出现环保"一刀切"的领域,这对建筑行业来说,终于算是迎来一个好消息了。
2017年是最严环保年,环保督察堪称史上规模最大、惩治力度最大,停工、整改、罚款、限制招投标、沙石料厂涨价……建筑行业一片哀嚎之声,而步入2018年,环保督察来势依旧凶猛!
一个月前的4月16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一个月来,生态环境部连续通报污染事件,集中约谈地方政府,相继启动专项行动,动作之密集、措施之严厉、要求之具体,令人印象深刻。
如生态环境部日前通报了深圳、安徽2起阻挠环境执法事件查处情况,其中就有建筑央企的环境违法行为受到了通报,有媒体报道称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1标段徽州大道站建设工地不仅存在土方、物料未按要求苫盖,场区部分道路洒水不及时,扬尘较大,车辆冲洗设施损坏等环境违法行为,而且分别于2017年12月9日和2018年3月13日两次发生阻挠环保执法的事件。合肥市轨道交通公司将不配合检查的领工员和监理员予以清退。
安徽省环保厅与合肥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依法查处涉事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一是依法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包河区环保局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企业未采取防扬尘措施、拒绝检查的行为分别罚款4万元,并对企业存在的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罚款10万元。目前,企业已基本整改到位。
二是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合肥市纪委监委责成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并给予该公司5号线工程处处长记大过处分。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对承建公司(中铁某局联合体项目部)通报批评,处违约金20万元;对项目监理公司通报批评,处违约金20万元。中铁某局给予5号线分管领导诫勉谈话,给予项目经理、项目书记警告处分,给予项目负责人降级处分,给予项目副经理撤职处分。
近日,生态环境部还公开了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7省(市)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明确的493项整改任务中,已完成357项,其余正在推进中。通哥查看了这些整改落实情况,建筑行业踩雷的点,也真是不少:
一、建筑施工现场扬尘
这个问题在每个省市的重点督察情况中都是重要整改内容:
在重庆市的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中,2017年,检查项目11077个次,发现扬尘污染问题5511起,立案处罚241起,共处罚金264.35万元。
湖北住建厅公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湖北省各地共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整治检查5099次,检查项目7154个,对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1732起,实施经济处罚56起,处罚金额32.3万元。
在陕西省的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中,也提出要加强施工扬尘管控。2017年,全省组织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检查9740次,检查工程15856个,责令整改5506起,行政处罚578起,约谈企业38家。
而首都北京施工扬尘治理标准谓之“史上最严”,发现施工现场扬尘治理不达标的施工现场,一方面立即责令扬尘治理不达标单位进行停工整改,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对违规工程进行行政处理,施工、监理企业将面临全市停标的高限处罚,最长可达6个月,开发企业将暂停其在北京土地市场交易资格。
在北京对外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中,截至2017年底,已对231家施工扬尘治理不达标的参建单位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对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记分,对61家施工扬尘问题严重的施工单位暂停在京投标资格30-90天。将施工单位扬尘违法违规行为纳入本市施工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系统,同时移送至城管执法部门进行处罚。
二、水环境污染
从上海市对外公开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来看,上海市以水环境治理、垃圾综合整治等为重点,从上海市环保局每月发布的违法查处企业名单,建筑行业也有部分央企单位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