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汇金陵 中外学者话“大桩”
2018-10-19
391
0
核心提示: 第十二届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基础工程》杂志社、基础工程网讯 今天(10月18日), 第十二届国际大
——“第十二届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基础工程》杂志社、基础工程网讯 今天(10月18日), “第十二届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高峰论坛”在江苏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大口径工程井(桩)理论与实践”。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针对大口径工程井(桩)的新理论、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等展开研讨。
第十二届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高峰论坛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侯金龙、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协会理事长、浙江易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慧荣、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徐国平,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周顺和、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志勇,中美总商会Lester Ross博士,印度尼西亚万隆Universitas Katolik Parahyangan深基础研究所负责人Paulus PramonoRahardjo等一大批领导和中外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
大口径工程井(桩)协会高峰论坛是两年一次的盛会,今天的会场规模宏大、大咖云集。大会组委会主席、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协会理事长王慧荣先生在致辞中说到:今天行业发展呈现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因为有一大帮行业专家、学者,你们是行业发展的领航者,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执行者和见证人。
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于我们大口径人来说,代表着机会与挑战并行时代的到来。“践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结伴同行走的更远”是本次大会的主题,更是未来大口径事业的愿景。
大会组委会主席、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协会理事长致辞
主办方之一的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刚先生在致辞中讲到: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桩(井)基础在中国建筑中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基建项目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这给地基基础建设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着这股春风,桩(井)基础也将面临更高的挑战。同时,希望今后更好的与协会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刚先生致辞
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中交集团原副总裁候金龙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必须始终坚持为行业发展的大局服务;必须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必须不断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这些年的实践和工作的体会,说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时机已经到来,大家要迎接工程建设中的诸多挑战,实现新的跨越,为推动行业快速稳健发展、逐步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中交集团原副总裁候金龙致辞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在致辞中表示,江苏省近年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省全局性重点任务做了简单阐述,并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提升江苏省高速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和工程质量。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致辞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口径工程井(桩)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海上风电混凝土灌注桩直径达到8米,风电钢管桩直径达到7米,深中通道人工岛围堰钢管桩的直径达到28米,舟山主通道桥梁钻孔灌注桩长度达到150米,这些案例工程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达到世界级标准,大口径工程井(桩)具有十分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今天的大口径人倍感自豪。
高峰论坛现场
本届峰会汇聚了基础建设行业施工、设备、科研、材料等各领域的精英,人才济济、大咖云集,是一个凝聚智慧、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是一场学术交流的盛宴,同时,也为实现跨领域、跨层次技术之间互通互联。
本次峰会由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协会、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