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非开挖施工地下空间的预应力混凝土管幕工法
2016-03-17
410
0
核心提示: 日本京王线地下化立体交叉改造工程中,在调布站附近铁道交岔部位,为了保持轨道原状,在轨道下方采用了PCR(预应力混凝土管幕
日本京王线地下化立体交叉改造工程中,在调布站附近铁道交岔部位,为了保持轨道原状,在轨道下方采用了PCR(预应力混凝土管幕)法安装支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短工期之内实现了轨道正下方大体积空间的非开挖构筑。
凭借这个工程的实绩,该工法获得了 2011 年度的日本土木学会技术奖。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此工法的详细情况吧!
工程背景
日本京王铁路调布站立体交叉化改造工程中,在调布站西侧的铁道交岔口,京王线和京王相模原线的铁道线路复杂交错,轨道上紧凑地布置着精巧的分道器。在这个部位,直接开挖施工地下部分存在困难。因此,首次采用了 PCR 工法。
工法简介
PCR 工法
PCR 工法,是在轨道正下方顶进安装高刚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涵,将这些管涵作为地下工程的上部支护。本工程中,采用非开挖的方式,在铁路轨道正下方1.2 m 的覆土下,在轨道沿线方向 82m,垂直轨道方向 24m 的范围内,构筑了大型的地下空间。
施工步骤
第一步
工作井和推进支架
在施工范围南北两端修建始发和到达工作竖井。然后安装推进架台。
第二步
角型钢管顶进
将1.2m×1.2m 的角型钢管从始发工作井沿PCR 推进路线顶入,采用人工将钢管内部的土挖除。
第三步
预应力混凝土管涵顶进和初张拉
角型钢管推入到达工作竖井后,将混凝土管涵与角型钢管后端连接,向前顶进混凝土管涵,并在到达工作井回收角型钢管。由于工作井大小的限制,混凝土管涵每节长 3.8m。在对混凝土管涵进行连接时先进行一次张拉。
第四步
管涵顶进完成,二次张拉
混凝土管涵全部顶进后,在始发、到达竖井将预应力钢丝插入管涵预留孔,进行第二次张拉。
第五步
SMW 侧墙,逆作下部结构
上部支护完成后,就是两侧做 SMW 侧墙支护,并采用逆作法施工管幕下方的结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