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立:生命因隧道而怒放

2015-02-05 267 0
核心提示:  1993年,潘建立从华东交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同年分配到中铁十八局一公司南昆铁路项目部工作。晃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1993年,潘建立从华东交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同年分配到中铁十八局一公司南昆铁路项目部工作。晃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参建过十余条长大隧道的他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条隧道——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项目拱北隧道。
  承建这条世界级难度的隧道,也让潘建立从身体到心理,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
  责任是他的力量
  大学刚毕业时,从事所有人都不愿意做的测量工作,潘建立也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一干就是两年,把测量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业绩突出,可圈可点。
  如今,已走上中铁十八局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项目经理岗位的他,在拱北隧道的图板前倍感责任重大。“这两年来,经常因为琢磨一些事情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就是现在,我都会经常半夜惊醒。”潘建立说。因为他需要面对充满了各种未知风险的世界级高难度挑战——拱北隧道。拱北隧道全长2740米,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其中最为艰难部分是口岸暗挖段,被誉为“地下神九工程”,长255米,开挖宽度为18.8米,高度21.0米,采用“管幕+冻结法”暗挖施工,管幕由36根直径为1.62米钢管组成,平面线形为约88米缓和曲线+167米圆曲线,是国内第一座采用曲线管幕冻结法施工的隧道。这样的施工工艺,在全国尚属首次,在全世界也极为罕见。
  这条隧道的施工风险,足以让任何人战战兢兢。在隧道上方,就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拱北口岸,单日出入境人数高峰达30万人次,管幕内侧距离免税商场回廊桩基最近约0.46米,覆盖层厚度只有4~5米,如果引起地表沉降、塌陷或者地层失水,就很有可能引发毁灭性的灾难。
  潘建立知道,十八局集团委派自己出任这个项目经理,是信任自己的能力,但自己绝不能带着曾经的功绩无畏前行,而是如探险一般,谨小慎微、随机应变、不骄不躁。“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潘建立说。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潘建立率领团队针对各项难题,以如临深渊的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仅管幕顶管施工会议就开了上百次之多,考虑诸多细节。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项目部最终正确的采用德国海瑞克UNS导向系统等国际先进仪器,而且建立自动跟踪测量网络控制系统,为安全施工护航。此外,还开创了包括减速线、破墙线、终止线的“三线控制法”,使得整个复杂的地下顶管施工处于一个有序可控状态。
  在拱北隧道施工中,也曾发生过透水现象。每一次透水,潘建立都高度紧张并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和干部职工一起,守在现场解决问题。因为他明白,他的决策将直接决定抢险的成败。“必须在现场,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第一时间做出决策。”潘建立说,“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外面的专家再说一句,这个时候就要靠平时的经验,果断正确决策。”
  而在大家都想不到办法的时候,压力,就全部落到了潘建立的身上。“有一次,按常规,盖子盖上,螺丝拧紧就可以了,可是顶推的时候,封板变形了,那么高的水压,周围都是缝,怎么也堵不住。”潘建立说。
  在基本控制住水势后,潘建立又冥思苦想了起来,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想如何处理。丰富的隧道施工经验,终于为他带来了灵感——灌注混凝土。果不其然,混凝土灌注进去后,很快就封住了渗水。
  而此时的潘建立,也才算松了一口气。一旦发生透水,“其压力足有0.3兆帕,在1.62米管节直径上,足有100吨重量的推力。”潘建立说,“这样高的水压,可以说每一刻都提心吊胆。”
  偶尔,潘建立也会拿出儿子的书法作品,虽然不能在妻子孩子身边陪伴,但看到孩子清秀工整的小楷,他也能稍稍松一点紧绷的心弦。之后,他又可以鼓起浑身的力量,继续战斗。
  完美是他的标签
  “我和业主说,这个项目我是没有退路的,和我的命运息息相关,必须把它做好,为了这条隧道我什么都可以放弃。”潘建立说。
  回顾潘建立20多年的从业生涯,“完美主义”这四个字,始终与他相伴。
  大学刚毕业不久在贵州的一个项目上,当时的队长让潘建立给厕所画个图纸,拿到图纸后,队长说:“你这个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呀,连厕所的图纸都画得这么好。”
  2001年,公司接到一项海南某国防工程投标工作。业主出于对项目的特殊性和保密考虑,给到的图纸只是粗略图,很难看到更细的东西,给编制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潘建立接到任务,购买了许多有关三维立体制图的书籍,加上原有学房建专业的设计绘图基础,现学现用,对着粗略图,一点一点地钻研,夜以继日地进行三维立体绘图。累了,凑合着躺一会儿就又投入工作,终于将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呈现在业主面前。一交标书,潘建立就彻底不行了,累得直接就躺在那里了。而他绘制的三维立体图数据具体、详细、直观,使业主感到十分惊叹,也为公司顺利夺下了标的。
  走进十八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项目部,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花园。郁郁葱葱的绿树,环绕着青灰色的办公楼,其场地布置与装饰在简约中,透露出深厚的美学内涵。这也是潘建立亲自设计的手笔。
  潘建立不仅给项目定下了“要在地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探索中,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拱北隧道建设,为公司打造地下工程的一流品牌,为珠港澳三地铸造出属于民族的精品工程。”的目标,还将创建广东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提到了为企业创品牌,为项目争荣誉的高度。他坚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不发生重大环保责任事故,确保生产及生活废弃物、噪音、大气污染物处置和排放达标率100%,营造和谐环保的施工环境。记者在工地采访时也不时看到海上施工便桥下有大小鱼儿在欢快的跳跃,完全不似一个车水马龙的工地,俨然一个垂钓胜地。
  如今,拱北隧道工程已经成为了珠江口的亮点,港珠澳大桥对外宣传的窗口,得到社会各届的高度评价。
  创新是他的源泉
  翻开潘建立的履历,就会被他获得的一系列的奖项所震撼,这些奖项,有80%都是与科研项目相关的荣誉。其中,有一项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工法更是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了国家级工法。赢得这样的荣誉,绝非轻而易举。
  刚参加工作不久,潘建立就体现出了卓越的创新意识。1998年,潘建立在十八局一公司担任内昆铁路指挥部副总工程师的时候,施工组织设计还主要是以手绘,尺画为主,而他则通过刻苦自学,利用电脑先进软件编制方案,开创了集团公司之先河,他编制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也成为了公司编标范本。
  2005年,才30出头的潘建立来到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这也是他第一次出任项目经理。面对这条穿越全强风化层、砂层、深海风化深槽等不良地质带的高风险隧道,潘建立深入研究,刻苦钻研,相继发表了《厦门海底底隧道右线穿越F1风化槽施工方案探讨》、《通过F1风化槽采用CRD法对初期支护安全性的计算分析》、《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水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等论着,为我国海底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自己的隧道人生,描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拱北隧道施工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潘建立再次挑起了攻坚克难的大梁。
  为了解决暗挖断管幕顶进精确控制的难题,潘建立和项目团队经过多次调研,认真求证,集思广益,不仅组建了自己的管幕队,还对影响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的设计进行了大胆优化,将原来的40根不同规格的管幕,优化为统一采用36根1.62米直径的管幕,顶管机的数量也从6台减少为4台,减少了施工干扰,大大提高了施工排序的灵活性,可实现连续不间断的顶进。
  为了让管幕冻结更加精确可控,潘建立带领团队在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创新尝试了先在管幕内压浆,再进行冻结,使注浆加固圈与冻结圈一道形成隔水帷幕,同时加固地层的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二衬完成解冻后至三衬完成前,因地层失水导致地表沉降的风险以及冻胀融沉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引入了以‘传感器+电脑监控’的方式,准确监控冻结区域温度。万一冷冻不行,我们还准备了液氮速冻,将液氮输送到需要冻结的部位,零下200度的温度,很快就可以对目标区域冻结加固。”潘建立说。
  目前,他们开展的复杂条件下超大断面暗挖隧道建造技术研究课题,已经列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究重点课题。
  如今,拱北隧道的建设也正在有序地推进中,对于这个世界级高风险隧道,业主从开始的不太信任,到如今,已经对潘建立,对十八局这个项目团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6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