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佩栋教授:一腔热血筑岩土,光风霁月壮士心

2015-07-29 942 0
核心提示:  文/左传文  在我国岩土工程领域,史佩栋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众所周知的老专家。德高望重,是说史佩栋先生在行业的资历很深

   文/左传文
 
  在我国岩土工程领域,史佩栋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众所周知的老专家。德高望重,是说史佩栋先生在行业的资历很深,为人率直,做事认真,卓有建树并深得同行的尊敬。正是史佩栋先生的这种品格,才使他在业界广为人知。
 
  我认识史佩栋先生,是缘于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那是一位很有学者风范的老人,个子不高,但精神铄,嗓音略显暗哑,却从容不迫,吐字清晰。会议期间,看到史佩栋先生不仅精心准备自己在论坛上的演讲,而且会下交流也很活跃,与行业领导及各路专家学者多有交流,给我的印象,史佩栋先生是一个对专业很有责任感的人。
 
  大学毕业后就业 从此结缘岩土工程
 

 
  一个人干一件事并不难,但要一生从事一个专业却并非易事。史佩栋先生1927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在上海长大,曾先后在上海辅仁中学和圣约翰大学读书,1946至1950年就读并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这三所名校,让我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我在国学、人文、外语和理工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名校严谨、求实与创新的精神也奠定了我以后的工作态度和拼搏精神。”提到母校,他深情无限,心怀感恩。
 
  毕业后,史佩栋先生参加工作,跻身于岩土工程行业。干一行就的爱一行,更要专一行,史佩栋先生就是这样。他清楚地记得那是1950年5月,打那年进岩土工程行业后,他记不得有过多少次机会,也不管有多少朋友曾经相劝,让他从事更好的工作,但他从没有动摇过。因为名校的精神给了他清醒的专业精神与价值认同,即职业本无所谓好坏之分,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爱自己的职业,脚踏实地去钻研,去实干,就一定会乐在其中,做出成绩。否则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做不好。正是这种人生观、价值观与态度,从大学毕业进入岩土工程行业的那一天起,史佩栋先生就像一根结实的桩基一样地深扎在岩土工程,而且一扎就是60多年。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60多个春秋也许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它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将人生的全部都献给了这个专业,融进了这个行业。在这60多年中,他先后任职于浙江省建筑工业厅、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科威特国际承包商集团、北京市城乡建设基础公司、中美合资海南亚安迪国际工程顾问公司等单位。从机关到事业,自基层到高层,由理论到实践,为史佩栋先生从事自己钟爱的事业奠定了丰富的专业基础和行业阅历。
 
  实践中勤奋耕耘 工作成就卓然业界
 

 
  史佩栋先生早年在机关工作时就注重调查研究,这为他之后积累了解行业政策理论及宏观情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到了行业研究部门,他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中潜心专研,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求证,决不放过任何环节和丝毫细节,学术态度既活泼又严谨。当他最终由浙江省建筑工业厅、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步入到施工企业后,就一头扎进了工程实践,从而实现了他从政界、教学研究到具体实施工程技术施工的华丽转身。在以后热火朝天的工程实践中,史佩栋先生亲自参与和指导过众多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如由他主持建造的科威特国家重点项目海滨土建工程,包括海岸拓宽加固、沿线多项旅游建筑设施及新建人工岛,全线长达22公里,总造价4亿美元。在工期短、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力克诸多困难,最后以优异的工程质量如期竣工,受到了科威特方面的高度赞扬。
 
  由于在工程实践中勤奋,岩土程专业知识丰富,史佩栋先生被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聘用。他先后在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科威特国立大学及科威特国家促进科学基金会、日本京都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院校兼任教职,开设课程。在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任教授的同时,他还亲自指导硕博研究生,并作为高访学者出访国外学府进行学术交流。作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史佩栋先生精力充沛,与同行以业结情,深为业内同仁所倾慕。在他众多的好友中,既有普通员工,亦有专家学者,更有早年和他同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国立交通大学的同窗,当今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这样的大家。
 
  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更兼长期的刻苦钻研与努力拼搏,既成就了史佩栋先生众多的经典工程案例,也让他的专业学术研究结下累累硕果。史佩栋先生著述颇丰,他先后著、编、译各类作品多达30余部;参与制定了多部行业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典籍;他应众多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邀,长期担任顾问或顾问总工程师等职,为行业科研与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才智;他曾获得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荣誉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项、以及人民交通出版社60周年社庆优秀作者荣誉奖等。此外,史佩栋先生还在国内外期刊学报上发表了许多论文、报告、综述、译文等,目前一直担任我国《岩土工程丛书》编审出版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耄耋之年献余热,老骥伏枥志在行业
 
  作为一个在行业卓有成就并享有很高威望、辛勤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专家,退休后的史佩栋先生本应好好地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他人虽退休,壮心不已。他除了积极参与创办《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和《岩土工程师》杂志,参加编撰《岩土工程参考资料》和《地基基础参考资料》等行业刊物外,还全力“加盟”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每年积极参与论坛组织的峰会并准备好材料作主题演讲。
 
  2013年,全国第三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我有幸亲临盛会,史教授的演讲令我难忘。据了解,凭着他在行业的影响力,退休后的史佩栋先生曾经常参与组织或主持国际、国内及海峡两岸举办的大型学术和论坛会议。近年来更是不顾年事已高,始终热心于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施工分会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以及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桩工机械分会联合举办的“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在会议中与同行们认真研讨,深入交流,共商行业振兴大计,对论坛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史佩栋先生注重培养、提携后进,对于“名山事业”非常重视,对办好行业刊物关心有加。笔者是深基础工程行业的主流刊物《基础工程》杂志的责任编辑,史佩栋先生作为《基础工程》杂志社编委会顾问委员,不光对如何办好杂志提出宝贵意见,还亲自为每期杂志撰写专业文章,令我十分感动并敬重。由于史佩栋先生传统的文字功底好,其所撰写的文章知识性、专业性和可读性强。因为他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专家,特别是桩基工程成就非凡,所以,他对桩基工程的起源、应用及其现代发展过程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写出来的东西既有文字表述的简洁生动性和历史故事性,也有专业知识性,更有行业教育意义。他的文章为《基础工程》杂志平添了一抹亮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史佩栋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不知疲倦的老专家,老学者,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史佩栋先生的敬业精神和高洁人品堪为我们后生学子的楷模。
 
  责任编辑:吴越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2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