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董事长兼CEO詹纯新的新思维

2013-08-22 169 0
核心提示:在国际化过程中,詹纯新带领中联重科探索出了"中联模式". 詹纯新根据中联重科的跨国并购实践总结了五个基本原则,即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

  近日,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杰出质量人"推选结果在京揭晓:中联重科董事长兼CEO詹纯新荣膺"中国杰出质量人".他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企业家。这也再次体现出社会对于中联重科品质战略新思维的认可。

  2012年"中国杰出质量人"推选活动自2012年5月启动,历时五个月的时间,通过自主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共评选出十位"中国杰出质量人".他们当中既有在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服务领域有独到见解与突出贡献的专家,也有积极引进和实践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持续追求卓越,引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企业家。

  "中国杰出质量人"的推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质量界的广泛好评。"他引领中联重科以专业化为根本,以市场需求和行业主导话语权为己任,构建人才梯队、完善组织构架、形成质量价值链,敢为行业先,愿作拓荒人,以国际化宏赡,推动持续变革的卓越迈进。实现超越数量、超越规模、超越利润的企业价值存在。"评选方给出了詹纯新如是评价。

  从20世纪90年代企业艰难初创到如今跃升为总资产800多亿元、员工3万多人的A+H股上市公司,再到跻身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前六强,詹纯新引领中联重科走过了20多年的奋斗历程,对于企业的发展,他有着独特的视角与思维。

  国家使命

  中联重科是一家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企业,实际上,中联重科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国家使命"的烙印,公司的科技创新历来着眼于行业进步,其他企业不愿投入的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公司却视之为行业进步的阶梯。

  1992年9月,詹纯新带领长沙建设机械(6.58,0.01,0.15%)研究院7名科技人员,创立中联重科。企业从借款50万元起步,以年均6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长为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中联重科初创之时,研究院按照事业单位运行,走市场化道路的设计模式却在施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旧有的事业编制与市场化存在矛盾。针对这个问题,詹纯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他看来,"不能少了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国有科研院所,多了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于是,他果断地决定,中联重科由事业单位转向股份制企业,完全走向市场,告别旧有的体制上的束缚。

  在詹纯新的引领下,中联重科通过体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不断推进"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发展。詹纯新称,在中联重科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的战略发展过程中,"专业化摆在首位,是中联的根本。"

  现在,中联重科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代表中国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就在2012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96")秘书处落户中联重科,这是中国装备制造行业的第一个ISO秘书处。这也充分显示出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主导地位。

  "企业的强大往往会成为一个国家强盛的符号,成就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打造一批代表国家利益,具备全球行业掌控能力的国家公司是当今中国崛起的需要。"詹纯新说。

  国际视野

  作为跨国企业,中联重科具有国际视野,中联重科的高层精心制定品质战略,注重对全球行业发展态势的研究,把企业经营放在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之中,强化战略的前瞻性,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得益于海外并购。在中联重科多次海外并购中,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西法公司值得一提。彼时,西法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在被中联重科收购后,经过磨合,中联重科对这家企业成功进行了整合。这也成为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公司的经典案例。目前,中联重科的海外业务已经覆盖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远销中东、南美、非洲、东南亚、俄罗斯,以及欧美、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

  事实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并不鲜见。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走向海外,进行跨国并购的难题在于文化融合。

  "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之难,难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难在对国外人文环境的理解,难在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突破,难在没有国际化的人才,难在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还在用中国式的思维做国际化的事情。"詹纯新说。

  在国际化过程中,詹纯新带领中联重科探索出了"中联模式". 詹纯新根据中联重科的跨国并购实践总结了五个基本原则,即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

  包容就是用尊重理解和主动适应达成文化的融合,"首先去换位思考,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海涵他人,才能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8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