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的建筑从地基开始就更安全 —访中国知名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卢培刚

2015-10-23 173 0
核心提示:  让中国的建筑从地基开始就更安全  访中国知名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卢培刚  个人简历:  卢培刚,1998年7月毕业于中南工

  让中国的建筑从地基开始就更安全
  ——访中国知名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卢培刚
  个人简历:
  卢培刚,1998年7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勘察工程专业,首批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知名的岩土工程勘察专家。
  代表工程:
  河南省移动调度指挥中心大楼岩土工程勘察
  郑州市图书馆新馆岩土工程勘察
  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勘察02标段
  郑州民生金融大厦基坑工程设计
  格林融熙国际大厦基坑工程设计
  河南省纪委综合业务楼岩土工程勘察
  获奖情况:
  “郑州市图书馆新馆(市民文化中心)”获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本人 获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突出贡献者个人奖。
  “河南移动通信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大楼”获国家2006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颁奖机构: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
  《提高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质量》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勘察系统QC成果一等奖。
  记者: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在中国岩土勘察界是一家非常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机构,能够进入这家机构是很多岩土勘察从业人员的梦想。您是哪年进入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的?
  卢培刚:我是2009年进入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的。
  记者:业界都非常清楚,您在中国岩土勘察领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您能否说一说您在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卢培刚:到公司以来,在这里我与国内权威的专家一起工作,共同交流进步,共同为推动当地的建筑质量贡献着自己的才华。在此期间,我主持的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项目获得了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我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突出贡献者个人奖。“帝湖东王府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获2013年度部级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郑州民生金融大厦基坑工程岩土工程设计”获2013年度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这些都是我专业能力的最好的证明。
  记者:在这些年中,给您印象最深刻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是?
  卢培刚:进入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安阳万达广场项目。该项目是迄今为止河南省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大、体型极其复杂、荷载差异大。其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由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承担。接受任务之后,我们随即对该项目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影响勘察进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1、周边区域尚无类似高层建筑,深部地层的工程地质资料缺乏;2、建筑物包含有多种业态,体型复杂,荷载差异大,对岩土工程评价的要求很高;3、建筑体量巨大,相应的勘察工作量大,且场地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利于勘察施工,因此按工期要求完成勘察工作有相当难度。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进行了工作分工,一方面进一步收集和分析邻近场地工程地质资料,为采取合适的勘察方案做准备;另一方面,分析建筑物的特征和结构设计人员对岩土工程参数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勘察手段,以达到勘察目的;在此二者基础上,根据预计的勘察工作量,选派有成熟施工经验的机组和现场管理人员,确保在预定工期内完成各项工作。公司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要求各个专业之间密切配合、周密衔接,必须不折不扣地按质保量完成任务。
  记者:对岩土工程专业而言,除了需要及时为结构专业提供必须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还需频繁与结构专业探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自2009年加入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来,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卢培刚:我的感受是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的综合团队。尤其是在新的领导集体成立以后,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这种团队精神越来越突出。我们公司是集勘察、设计、地基基础施工、方案创作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实体,各专业、各部门在技术协调与互补、生产经营的沟通与渗透等各方面是很多其他勘察设计单位无法做到的。同时,各专业、各部门之间,部门内外、人与人之间,均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记者:岩土工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认为结构工程师在设计中应注意岩土工程中的哪些问题?
  卢培刚:岩土工程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土本身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非均匀的。结构工程师在使用勘察文件时,一定要既重“数值”,更要注重“概念”。也就是说,不要看到某个指标有差异就觉得差异很大,认为这样的地基是非常不均匀的。要通过研究几个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而不是所有的指标的数值,对这层地基土形成一个“均匀”还是“非均匀”的整体概念。所以,应根据自己的工程经验,灵活运用现行规范,切忌生搬硬套。
  后记:采访刚进行还不到一个小时。卢培刚又因为一次重要的项目会议取消了原本约定的两小时采访。我完全能够理解卢培刚的繁忙。因为还有许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许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需要他去处理,项目的整体进度需要他去把控,各个方面的资源需要他须协调。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0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