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晓林
他是一名农民工,久居一线,却25年笔耕不息,记下了70多本笔记,洋洋洒洒26万字。
他只有高中文化,但25年来刻苦努力,创新了58项施工方法,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撰写的国内首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技能操作教科书,成为一线工人的操作宝典。
他被誉为一面旗帜,精神和事迹影响着中铁电气化局的全体员工。
他也是一名知识型工人的代表,用25年的时间演绎了一段由农民合同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的精彩人生。
他就是巨晓林,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级技师。他与中国电气化铁路一同成长,京沪铁路、哈大铁路等几十项国家重点铁路工程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智慧。
成才之路源自勤奋
1960年,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完工。这条当年中国速度最快、运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恰好经过巨晓林的家乡。也正因如此,当一名“给火车插上翅膀”的电气化人成为巨晓林年少时的梦想。
1979年高中毕业后,巨晓林一直在家务农。直到1987年3月,中铁电气化局到他的家乡——陕西省岐山县——招工,25岁的巨晓林如愿成为了中铁电气化局一名修建接触网的农民合同工。
虽然实现梦想近在咫尺,但他不是天才。当看到纵横交错的杆塔,面对集多种专业于一体的接触网施工技术,巨晓林有点发懵。为了弥补知识的缺乏,他自学了《接触网》《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质量标准》等30多部专业书籍,并把学到的知识记在笔记本上。自此,图纸、工具书、笔记本便成为巨晓林的三件宝,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带在身上。
由普通工人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巨晓林靠的是勤奋。25年来,他记下了70多本笔记,共26万字。创新之路展露才华
除了勤奋,巨晓林身上还有股爱琢磨、爱创新的倔劲儿。在当电影放映员时,巨晓林就练就了一手快速换胶片的绝活。当上接触网工后,他第一次用自己的小发明解决了回流线架设中挂滑轮费工费时的施工难题。当时,工班长周文瑞当着众人的面给了他一根冰棍作为奖励。至今,他仍忘不了那根冰棍。
那不仅是一份奖励,还是一份肯定。1998年,在首次引进德国技术修建的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巨晓林大胆革新了软横跨安装工艺,解决了下部固定绳临时固定的难题,提高工效两倍以上。在了解巨晓林只有高中学历后,德国技术专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道:“中国工人了不起!”
此后,在大秦铁路、京沪铁路、哈大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14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中,巨晓林参与了50多项接触网工艺技术革新,解决了许多操作技术难题。
2010年,巨晓林开始接触高速铁路施工。从常速铁路到高速铁路,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
巨晓林继续在工程中进行技术创新,革新了H形钢柱脚扣防脱落方法,探索了导线精调一次到位工艺工法。从事高速铁路施工这两年,他又记下了10多本工作笔记,完成了8项技术革新,其中降低合福客运专线四电接口预留施工不合格率成果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授业之路惠及一方
2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留给巨晓林的是巨大的财富。为此,他萌生了编写一部工具书的念头,他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铁路电气化事业和工友。
他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历时3年,全方位总结整理了自己的施工经验和工艺技巧,终于完成了10万字的国内首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技能操作教科书——《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并印发到数千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手中,成为一线工人爱不释手、通俗实用的操作宝典。
如今,巨晓林业校遍布中铁数百个工程工地。巨晓林的精神和事迹,影响着中铁电气化局的180万名农民工。巨晓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总结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工人们,他带出的徒弟遍布20多个项目部。
2006年—2008年,巨晓林连续3年被中铁电气化局评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8年9月,巨晓林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北京市总工会授予他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