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龙德:竞争和协调都是手段,行业发展进步才是目的

2013-07-08 138 0
核心提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一行在湖南考察调研时,了解湖南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建材行业发展过程中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一行在湖南考察调研时,了解湖南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建材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当前建材行业总的工作要围绕“两个遏制、三个加快和两个加强”的济行救市良方。在考察了湖南省水泥协会、湖南南方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南方商品混凝土企业和中材水泥(株洲)公司之后,组织召开了湖南省水泥协会会长和副会长单位代表座谈会。座谈会上乔会长着重阐述了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水泥行业、水泥企业应有的作为与举措:

  一、正确认识和看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不只是一个省份、一个区域的问题,而是全方位、全国性的。国外也有产能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大于求才能引起竞争,尤其是充分竞争的产业,必然存在过剩。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应该理性认识,不必过于恐慌。但是,中国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因此必须对新增产能进行遏制,这是因为产能过剩已经影响了投资效能的发挥和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再新建就要再次浪费投资和人力物力,还要增加新的过剩产能之后带来存量资产的更加低效率。目前产能严重过剩而停窑限产、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不能再单一地停留在“竞争是市场规律而继续新建产能”的层面去片面理解。市场竞争的本来目的是优胜劣汰、节省资源、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率,正在新增的产能与现在过剩的产能其技术装备绝大多数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达不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只是优势多一些或者是区域优势和不同的时间段的价位的区别。所以目前再新建产能只是价格上的高低较量,而不是先进技术和落后技术之间的优胜劣汰,这种较量以双方牺牲价格为代价。当然从国家的层面总体上是主张竞争的,通过降低各种产品价格,降低社会成本,这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多数投资项目都是使用国家贷款建成的,没有投资回报率,缴纳不了税,仍然是国家的损失。再则,企业只能生存,没有盈利,必然造成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长期缺乏投入,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就缺乏支撑,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产能严重过剩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正在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最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正在抓遏制新增产能和对拟建项目叫停。作为行业不能被动地贯彻,而要主动地与中央保持一致,遏制新增产能。

  二、正确对待反垄断调查和正确处理竞争与协调的关系

  前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对部分省份水泥企业进行了反垄断调查。这项工作本来也属于正常性的工作,作为行业、企业随时应该接受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检查,这对促使行业自律有好处。但由于我们一些企业在对这件事的认识和理解把握上缺乏全面认识,因此产生了疑惑,贯彻反垄断的检查要求不够积极,认真总结经验也不够主动,更没有主动地、理智地提出既符合政策相关规定,又有利于行业企业发展的有效、有用、能用的办法。有些被动地等待,这样反而束缚了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应有的作为。究其原因,从宏观上分析,各级水泥协会和相关企业,对国家《反垄断法》政策法规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缺乏必要的既符合行业自律的、也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竞争、合作、协调的机制。协作、协调或者说协同不能单一地理解为围绕价格。如单一围绕价格的协同肯定会触碰到高压线。但作为不同区域、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不一的不同层面的各类企业之间,如果不交流、不合作、不相互学习、老死不相往来,要行业干什么?还要协会干什么?协会就是协调,朝着政策协调、朝着进步方面协调、朝着当前的矛盾与问题协调,归根结底要朝着行业进步与发展协调。包括竞争对手之间,竞争是必然的,但协调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把竞争和协调对立起来。竞争对手之间也要往来,竞争用规则,协调用原则,而不是互不往来,心里想着打倒对方是不现实的。竞争对手之间也可以吃饭聊天,也可以坐下来谈判。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没有往来,没有信息,没有相互学习与互补,竞争就会消失。因为与竞争对手竞争什么都不清楚了。因此对反垄断的检查不要偏面地理解,否则会增加盲目性,缺乏能动的行为。中国水泥协会也要尽快与大家一起制定有用的规则。

  竞争不是打仗,不是以将对手打倒为目的,而是为了在同等环境条件下,使工作做得好的、有优势的多得益,优势不足少得益或不得益。竞争的出发点和目的在于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协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使资源利用更有效、竞争更有序。它们都是行业发展中重要的手段和不可缺少的手段。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促进行业的进步与提高。因此它们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

  不能忘记我们处在同一国家、同一行业,尤其是中国特色的大背景下。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立足背景,单靠价格的高低还不能实现优胜劣汰。优胜劣汰要靠技术、靠标准和产业政策。包括过去对落后工业机立窑的淘汰,最终也是依靠技术与政策才逐步完成的。

  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自律、竞争与协调发展的关系。没有自律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无序竞争,脱离了缴税、价格,无规则的竞争必然背离宏观产业政策,这种无自律的发展和竞争都是不能持久的。无论提价(涨价)还是跌价(降价),无根据地随意决定价格都属于无序竞争。因此,竞争要以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有规则地进行。针对目前存在的某些不规则行为,行业协会应该是第一个发现问题的,主动进行协调的责任者。协会要敢于协调,敢于旗帜鲜明地面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协调。尤其是针对研发和技术进步投入少,节能减排不达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对过于抬价的,当然要引导与制止;对于过分跌价的,也要敢于制止;靠脱离劳动成果抬价获得报酬的,要制止与纠正;同样对只顾占有市场而跌价、造成投资无回报、企业亏损的,也要敢于制止。

  思想和理论上不坚定,行为上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偏差。因此,希望水泥协会及各个企业,一定要有正确的、坚定的思想理论认识,不要把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协调对立起来。

  三、加强企业自律和加强行业协调是统一的

  一是与国家宏观政策保持一致,化解产能过剩。当前,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关键是要遏制新增产能。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正在联合发文,坚决抑制水泥等行业新增产能,新建的不再批准核准,违规在建的要停止。各个企业对本区域的违规现象,可以开展举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我们要求中国水泥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带头自律。中国建材联合会将加强媒体作用,在中国建材报、中国建材杂志、数字水泥网、中国水泥网等媒体上对违规现象要进行曝光,发挥全行业的监督作用。各水泥协会和水泥企业要收集、汇总有关情况相互监督。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国务院提出“四个一批”的处置方案。中国建材联合会实施“六个一批”处置方案。当前,正值水泥生产许可证换发之际,中国建材联合会水泥产品许可证审查部严格把关,对违规建设的不发许可证;对节能减排严重不达标的推迟发放许可证。

  二是要把节能减排摆在水泥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中国水泥要超越、引领全球,当前,主机装备差距已经不大了,重点是在能耗、排放和智能化控制方面差距较大。下一步要搞能耗测定和排放测定,不达标的要退出、要淘汰。各级水泥协会都要把本区域的节能减排现状搞清楚,谁能达到什么指标?在区域协调中树立样板,加以促进。准备在政府有关淘汰落后的文件中提出包括分期淘汰低标号水泥和节能不达标的生产线。

  三是真正在优化存量,降低成本方面再找薄弱环节。协会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介绍成功经验,在企业之间广泛开展各项指标的对标活动,使用好协会的协调平台,促进企业共同提高。

  要努力促进全行业的效益增长。今年以来,水泥行业的产销量是增长的,销售收入在增加,但库存和应收账款也在增加,究其原因,在绝对需求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还是产能过剩造成价格下跌,在外部原材料、燃料近期没有涨价的情况下,还是内功不足,抵御外部变化的能力与实力不足。因此遏制新增产能和加大内部工作力度是两大基本法宝。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是有价值的,但现在为什么在水泥价格上体现不出来呢?这其中的原因要好好研究。以水泥、钢铁、煤炭作对比,原来是4吨水泥的价格可以买1吨钢材,现在是10吨水泥的价格也买不上1吨钢材;原来是2吨煤炭的价格可以买1吨水泥,现在倒过来了,2吨水泥的价格也买不上1吨煤炭。当前水泥的利润,还不如砖瓦。我们不希望得到暴利,也不能守在微利的边缘线上。起码的投资回报率是要有的,否则如何还贷?如何回报股民?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我们一定要保证合理的利润,如果还是在成本线上挣扎,企业发展进步就无从谈起。造成目前这种局面,各方面都有责任,不能说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没有责任,政府部门没有责任。企业的责任就是把成本降下来,把经营搞上去。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在制订政策和标准等方面多做工作,各地方水泥协会在区域水泥发展方面多做些具体协调工作,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各做各的事情,形成合力推动行业进步。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0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