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砚晨:诸法皆有因

2013-07-26 128 0
核心提示:其实,记者和王砚晨的聊天是从画画开始的,在做室内设计之前,他所做的是和美术相关的事情。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给他的教育就是以

      其实,记者和王砚晨的聊天是从画画开始的,在做室内设计之前,他所做的是和美术相关的事情。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给他的教育就是以形写神,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美学观点和此后的设计哲学。画山非山,山中自有蕴含。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是迥异于其他民族,但当今的世界又日趋“扁平”。在设计创作上,你一直强调我们本民族的文化,那你如何看待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王砚晨:每一个人,无论生在哪里、长在何处、浪迹天涯,源本的东西总是牵绕着他,这就是归属感。年轻时,我们希望出去闯世界;年长时,我们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依恋的依然是生你养你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是我们身体和灵魂生存和成长的沃土。

  人生大抵如此,这引发了我们对设计的思考。中式文化的设计根植于中国博大的文化历史之上,它历尽千年的沉淀,生长于丰富的文明根系,延续至今,后人要做的是对此进行挖掘和整理,再用现代的观点和手法来表现,这须要审慎的态度和认真的做法。

  可是我们不排斥外来的文明,不否定西方建筑文化,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大建设中的中国,当业主一意需求欧式的、美式的或者意大利式的建筑和室内空间设计时,中国人对上述国家文化的理解会有缺失。同样,国外设计师做中国式的设计也鲜有口碑很好的作品,除了极少数像米歇尔这样的室内空间设计师,因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仅皮毛而已。

  符号化的表达,往往暴露了设计者对非本民族文化的浅尝辄止或者误读,抑或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浅薄理解。深刻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设计者须得长居此地,和这里的人们一同生活,恰当理解当地文化,并适当表现。

  传统和当下、民族性和世界性,永远是设计行业探讨和辩论的主题;普利兹克奖项所致敬的设计也永远是能把这两种矛盾体恰到好处地解决和融合的项目,比如2012年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就是用中国传统的材料表现了当下的建筑空间。

  当今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球化趋势,无论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还是社会方面,信息和交通的发达使得全世界基本上没有距离感了,同质化的倾向日趋显现,这无疑造成了个性的缺失。而个性的缺失对民族文化而言是最大的损失,使得文化的延续性产生断裂,文化的特性消失。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大部分新建筑的设计都比较接近。设计者一直在谈设计的特点和创新,也以能恰当表达出当地文化语言的设计为荣,那么如何来处理当地文化(历史的积淀)和创新(当下的空间)这两种并不矛盾的矛盾呢?首先,请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保护好历史的延续,因为从来没有无中生有的结果。

  有因才有果,没有无缘无故的设计,设计总要有一个根基和来源,无论它来自何种民族、何种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太过久远,任何一点的精髓都非常精彩,因此不需要百分百地复制,只要在其间找到文化的特质,大可以放心地将其运用到新的案例里面。

  这样做,我个人观点是希望美好的传统文化存有精神的延续,但展示给社会的面貌却一定要是当代的模样。比如根植于宋代文化的设计,需要设计师有能力把宋代的审美精神和生活哲学带到今天来,再运用今天的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的空间里将其表现出来,这就是有生命的设计。创造性并不是要你断然抛弃过去,完全的创新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里,创新也有源,没有学习和继承就不会产生所谓的新东西,它像一个进化的生物链,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7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