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四建援疆现场的80后——徐寅

2013-08-26 186 0
核心提示:80后徐寅   25岁的徐寅从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岛飞越万里,来到充满维族原生态的新疆和田,开始了一生中的宝贵经历参加北京市援疆

\
80后徐寅

  25岁的徐寅从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岛飞越万里,来到充满维族原生态的新疆和田,开始了一生中的宝贵经历——参加北京市援疆建设。

  徐寅从一名北京交大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有幸参与建设了北京建工集团四建公司第一个京外鲁班奖工程——海口市新海航大厦,再到今天转战新疆和田援建现场担任一名技术负责人。

  新海航大厦工程改变了徐寅的好高骛远,在大学空调教室里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在烈日炎炎的施工现场,面对一个个施工难点,全身被汗水湿透,他和身边的农民工一样浑身散发着汗臭,这种实践使他真正懂得了施工技术和工程建设,从工程蓝图到高楼大厦不光是美好和雄伟,更充满着艰巨和艰辛。在技术部,他参与制定了一些决定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法、成本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并且接触到了国际、国内的先进施工工艺,比如预应力、钢结构、钢骨混凝土、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等等,还有很多非常先进的精装修工艺。在这段时间,他充分汲取“养分”,全面了解工程中的施组、技术交底、工序、外加工等各个环节,明白了各种利害关系,为今后驾驭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申报“鲁班奖”过程中,徐寅负责资料的准备工作,这项任务充满着挑战性,他提前分析,多方查证,四处借阅关于申报鲁班奖工程的资料、书籍,及时请教技术质量部资深专家,认真对待每一个数字,每一行文字,每一页原始记录,保证了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追溯性。如果说以前技术员的岗位让徐寅从技术的角度认识工程建设,那么创鲁班奖“资料员”的工作就是让他从各个角度和各个方面真正的掌握了工程建设程序和内容。

  在和田机场一下飞机,徐寅满眼看到的都是维族同胞的陌生面孔,听到的是听不懂的维语,闻到的是浓烈的羊膻味,在这里援疆将士成为不择不扣的“少数民族”,因为在和田地区汉族人口只占3.5%,其余基本上是维族人口。特别是北京建工四建施工的墨玉县维族人口占98.6%,施工的和田县维族人口占99% ,施工的皮山县农场有总人口18479人,而汉民只有196人。

  2011年9月19日,徐寅和战友们从和田市区出发去皮山农场考察,映入眼帘的都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和大漠黄沙,刚开始的好奇一会就被单调不变的沙漠冲淡,人好像被催眠,不由自主地昏昏欲睡,坐在副驾驶上的人却执着的与司机攀谈着,大漠的孤寂使200公里的路程非常漫长,为了全车人的安全,每一次皮山之行对司机和副驾驶都是一次考验。

  梦醒时分,车到达皮山农场棚户区改造工地。这个项目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站在工地上,放眼望去,四周是无边的沙漠,一眼看不到头。虽然仅仅刮着微风,但嘴里总感觉嚼着沙粒,吐掉之后,一会又有沙粒,自然条件艰苦成为皮山项目给徐寅留下的最深烙印,也使这个即将踏入婚姻殿堂的青年人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次援疆是光荣的政治任务,是公司领导信任咱们这个团队,也是给你一个成长锻炼的平台,是真正考验,好男儿,四海为家,敢闯敢拼,不计功名利禄,应该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只要干好了,就不是白干,对自己、对家人、对公司领导都有个好交代”,这是四建援疆项目部经理张进红在和田与徐寅谈话的内容,听了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徐寅把刚刚到嘴边的家庭困难又咽了回去,一个人扛吧,未婚妻那边自己会想办法兑付。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4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