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在四航局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营区,硕大的横幅迎风飘扬,格外醒目。伴随着三声长长的鸣笛声,最后一条大型挖泥船“新海龙”号停止管吹,科伦坡港口城269公顷吹填土地已全部形成。
看着眼前这块金黄色的土地,几年前还只是一片汪洋,如今已初具雏形,四航局项目部的当地机务操作手朗阁激动不已。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港口城的防波堤和陆域形成必须同步进行,这样防波堤才能在季风期来临前为陆域形成做好掩护,以免吹填完成的陆域形成回淤。
为了确保整个项目成本和进度可控,以及业主商业开发计划能如期进行,朗阁驾驶着他那台220吨挖机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这台挖机可了不起了!这是亚洲最大的220吨全自动液压系统长臂CAT?6020B挖机,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声呐可视化系统、GCS900理坡系统,主要应用于防波堤扭王字块可视化安装。这可是我们的中国兄弟自主研发出来的!”提起这台挖机,朗阁骄傲地竖起了大拇指。正是在这台“钢铁巨兽”的帮助下,四航局项目部负责施工的主防波堤于2月28日出水3245米,全面完成出水节点目标,为港口城已形成陆域扣上了一条坚实的“安全带”。
由于港口城地处印度洋,受季风影响,在季风期,施工水域涌浪通常在两米以上,部分时段涌浪超过三米。且项目主防波堤为越浪设计,施工作业时间有限。如果依旧采取传统理坡及防波堤盲装施工工艺,不论是理坡质量还是安装效率都满足不了施工进度要求。
经过讨论,项目部决定在挖掘机臂的前段安装一个支架,支架上布设水下摄像机和声呐装置,声呐实时扫描块体形态,并传输至操作室电脑显示图像数据,以此实现水下扭王字块的可视化安装,解决理坡过程中的坡面杂乱、间隙不一等问题,把以往以个人经验为主转为量化精准施工,大幅提升工程实施的质量标准、施工效率和实施可控性。
然而,长达近33.5米的加长臂安装说明少之又少,且毫无经验可鉴。面对无先例可寻、无同等规格参照、无成功经验学习的挑战,四航局项目团队多次开展专项研讨、队内讨论,邀请专家指导培训、现场攻关,逐一把声呐安装成像、GPS定位、液压动力臂组装等技术难题成功拿下。那段时间,刚参加工作的项目技术员曹吉尧手臂黑了一圈又一圈,“其实我很幸运能来到这里,见到这么多与书中不同的东西,学习先进的施工工艺并用之于实践,虽然很累,但真的很值得。”话音刚落,曹吉尧又从调度室里急急忙忙奔向防波堤,去跟踪可视化工艺进展情况。
Coda?Echoscope三维声呐可视化安装系统、天宝GCS900数字化理坡引导系统是防波堤可视化最主要的支撑工艺,23条错综复杂的信号线需要精准缠绕在27.5米的长臂上。“我们从国内调遣公司专业人员配合项目突击小组,深入探讨安装方案,不断突击掌握新工艺新技术,严格监控安装质量,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最终赶在设备需求使用节点前完成了全部安装、调试及现场培训工作。” 四航局项目总工夏晓露回忆道。
当朗阁把第一件扭王字块安装入水,监控室屏幕上的坐标和姿态均完全达到了技术要求,那一刻,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后来,防波堤的施工质量和验收通过率得到大幅提高,实现了设备晃动幅度对施工精度的零影响,达到了“一物多效,一物多能”,最终赶在了项目高强度施工来临前完成了设备使用需求。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水下实现可视化安装及理坡,这意味着两个月的辛苦付出换得了工艺的突破,在未来的水工市场,我们又有了新的核心竞争力。毫米级的精度控制,正是来源于坚持自主创新,才建设出完美的海上建筑工艺品,我们成功地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中国速度。”四航局项目经理曹剑林激动地说。
现今,可视化工艺的实现让当地共享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促进了参建各方互利共赢。已完成出水的3245米长防波堤手拉手,组成了一道牢固的铁壁铜墙,将印度洋畔的风浪拒之门外。美丽的弧线就像一条“生命线”守卫着吹填完成的科伦坡港口城,为这座集金融、旅游、物流、IT等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提供全方位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