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上逐渐“消失”的老道班

2019-05-28 301 0
核心提示:  距离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城区两公里的温泉养护站。新华社记者康锦谦摄1985年,刚满18岁的罗声武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来到青

  距离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城区两公里的温泉养护站。新华社记者康锦谦摄1985年,刚满18岁的罗声武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来到青藏高原上的158道班养护川藏公路,一干就是30多年。建于1954年的川藏公路海拔高、地势险、自然灾害频发,沿线基本上每隔10公里就设立了一个道班,负责公路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罗声武所在的158道班靠近“世界高城”理塘,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不到40%,他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清理边沟、修补路面。“道班其实就是路边的一间房,青瓦铺的屋顶,泥巴石头垒的墙,七八个人吃喝住全在里面。”他说。据他回忆,30多年前的川藏公路还只是一条单车道的砂石土路,路上的过往车辆不多。道班没有交通工具,他经常要扒着过往大车的车门去养护路段。
  “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跟家人还是只能靠写信保持联系,所以特别盼望邮车经过。”他说,每年要赶在大雪封路之前回家,运气好、不堵车也要10天才到家。正在工作的罗声武。新华社记者康锦谦摄罗声武1989年结婚,一年后当了爸爸。儿子4岁多时来看过他。“娃娃高反睡不着,头痛、呕吐,后来就没让家人来。”罗声武回忆道。“以前道班里卫生条件差,买不到新鲜菜,吃得最多的就是干菜和腊肉,照明用的是煤油灯。”他说。
  1997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国道终于迎来了“黑色化”,但由于沥青等级较低,高原的太阳一出来沥青就黏在车胎和鞋底上,非常容易损耗。“路还是要继续养。”他说,这些年来也留宿过被困的乘客,吃住在道班一连好几天的都有。后来罗声武担任143道班的班长,这个道班位于卡子拉山顶,海拔4700米,后因条件实在是太艰苦,被拆除了。2013年,罗声武管养的道路段经历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仅拓宽了路面,而且沥青等级也有了很大提升。理塘公路段原有的21个道班合并、升级为14个养护站,其中6个养护站盖了新楼,水电齐全,但有些养护站由于水管结冰,停水也经常发生。
  罗声武现在所在的温泉养护站,距离理塘城区两公里,管养19公里的国道,“现在路好车多,游客也多,每天90%的精力都用来清理路面的垃圾。”温泉养护站。记者康锦谦摄普布单增现在还是西藏林芝公路分局八一公路养护段110道班的班长。110道班位于色季拉山上,海拔4720米,山高风大、空气稀薄,半年以上都是积雪,工作28年来,他常年战斗在养路护路一线。
  在日常工作中,补坑槽、整修路肩、铺油罩面、清理暗冰和积雪,他总是冲在前面。他说:“作为班长,只有做好带头作用,才能使同事心服口服。”受色季拉山气候环境的限制,每年只有不到五个月时间适合养路,这是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和通行效率的“黄金时间”。因此,他经常是天刚蒙蒙亮就出门,月亮出来了才收工,但同时也换来了年年上升的好路率。
  林芝公路分局负责管养的502公里川藏公路,原来有157个道班,随着道路的升级改造,现在只保留了两个道班主要负责高山救助,剩下的道班合并为17个养护工区。“原来从拉萨到鲁朗走这条路往返需要一个星期,道路‘黑色化’之后,单程只需要一个白天。临崖临水路段也都架设了波形护栏,大小事故以前每天都有,去年一整年还不到十起。林芝的城市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林芝公路分局党委书记方有珠说。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5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