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不断刷新着“最新”和“最高”的纪录,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热议。尤其是近日在湖南长沙开工建设的“天空之城”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这个号称高达838米、比目前世界第一高楼迪拜的哈利法塔还要高10米的摩天大楼,受到广泛质疑。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摩天大楼吗?过度追求高楼大厦表面的光鲜靓丽真的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吗?
2022年将达1318座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比肩林立的写字楼和商业中心逐渐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兴盛繁荣的标志,尤其是超过152米高的摩天大楼数量更是不断创出新高。根据《2012摩天城市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拥有非住宅类摩天大楼总数470座,在建为332座,规划为516座;而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为533座,在建6座,规划24座。预计至2022年,中国摩天大楼总数将达1318座,是美国536座的2.3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各地建设大楼不断“求新”、“求高”,似乎成了各城市之间无形的竞赛。去年,正在兴建的中国第二高楼湖北武汉绿地中心尽管已高达606米,但仍计划更改规划进行拔高,冲击中国第一高楼;紧接着,高达66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已经开建;随后,已经列入规划的山东青岛777大厦则高达700米,如果建成将再次刷新中国第一高楼的纪录。
但是,这些摩天大楼都可能还不是中国最高的,直到近日,欲与世界第一高楼试比高的长沙“天空之城”终于浮出了水面。
质量和安全存隐忧
事实上,自从“天空之城”这个号称要在7个月内建成世界第一高楼的项目开工之时,社会公众对其质疑之声就不绝于耳。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仲继寿表示,虽然并不是一定要反对建设这些高楼,但是究竟应该怎么建设,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性能,是不能以单一高度作为标准的。
此外,“天空之城”惊人的建设速度更是存在质量和安全的隐忧。在宝佳集团总建筑师鲁萌看来,摩天大楼这么快的建设速度有点不靠谱。他表示,强调速度的同时,意味着牺牲质量,因为施工过程中水泥强度、混凝土、柱都需要一个过程,钢结构也需要一个应力的适应过程。大楼也是有沉降过程的,比如说一座楼10层的时候是一个重量,100层、200层又是不同的重量,会造成下面地基基础的变形,只有稳定了才能再往上盖,这些都需要时间周期。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也认为,“天空之城”所宣称的这套建造技术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具有极大的实验性质,建成以后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此外,该项目承诺造价相对又是非常低的,因而只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是在建造技术上有惊世之举,要不就是一个骗局。
别拿高楼当城市名片
“各个城市在争相建设更高的大楼,是为建设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在仲继寿看来,建设高楼大厦最初本身是为了节约土地,为了在城市中心享用更好的交通、医疗、就学等公共设施,适当提高容积率,让更多人享用公共设施。但是现在却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在为城市争得光环的同时,这些摩天大楼也为城市发展埋下隐忧。就自身而言,在消防、抗震等方面它们表现得更为脆弱;对城市而言,它们对地下设施、交通的潜在影响难以估测。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表示,虽然建高楼的时候,可能会为地方的GDP带来比较快的发展,但是过度建设却推高了房地产泡沫。从市场的经济角度来看,往往大楼越高,成本越高,后期维护等问题会不断涌现。地方政府在推动高楼建设的时候容易,但是如何跟城市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很难了,所以不能面对高楼头脑发热,不理智地建设过多的高楼。
那么,未来中国摩天大楼的建设应该遵循什么标准呢?仲继寿认为,在国内争建高楼大厦的同时,不能只考虑单一“高度”的指标,而是要考虑设备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要考虑环保节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