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资拖欠双重碾压 中小民营建企陷融资困境

2013-09-09 63 0
核心提示:  近日,建筑装饰行业首个资金服务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事实上,不止装饰行业,整个建筑业企

垫资拖欠双重碾压 中小民营建企陷融资困境
 

  近日,建筑装饰行业首个资金服务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帮助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事实上,不止装饰行业,整个建筑业企业都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而这与工程垫资、工程拖欠款有直接关系。

  “钱荒”下,企业融资又遇到不少障碍,内忧外患使施工企业举步维艰,其中中小民营建筑企业尤甚。究其原因,除了固定资产多为流动性的施工设备无法做抵押外,信用危机也成为其贷款难的症结。

  “垫”的无奈与“拖”的压力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僧多粥少”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垫资被作为一种常用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经济实力的重要条件。

  开发商借施工企业“生蛋”,施工企业只有垫资才有资格“生蛋”,这在工程建设领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人形象地比喻,垫资施工最早只是施工企业患了“感冒”,自从近几年成了“行规”之后,就发展成“肺炎”和“心绞痛”了。

  对于当前垫资的现状,记者采访几家建筑企业了解到,当前工程垫资比例普遍占到合同营业额的20%以上。

  北京中铁隧建筑有限公司项目财务总监霍红兵介绍,有的工程垫资资金甚至超过50%。施工企业一旦为某项工程垫资,就会身不由己,或者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或者承担垫资带来的资金成本,但这样的垫资工程,完工后垫资款则可能转变成拖欠款。因此,垫资已成为众多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先决条件和难以回避的经营陷阱。

  他说,除此之外,施工单位中标后,一般应按照中标通知书交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约为中标价的10%—20%,有的甚至更高。如果不能按时交纳履约保证金,则被业主视为主动放弃签订合同的权力。施工单位对此不敢马虎,一定会按时足额交纳,但履约保证金的退还却有十分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是工程交工验收合格后才可退还。

  长此以往,施工企业间形成了“三角债”,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的利润极其微薄,不少企业不堪重负,举步维艰。

  内忧外患下举步维艰

  “作为施工企业,为了在建筑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以满足‘养家糊口’的需要,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筹集资金。”霍红兵讲道。

  相比国企、上市公司来讲,不少民营企业融资存在明显的弱势和局限,其中中小民营企业尤甚。有数据显示,国内近70%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

  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包括折旧和留存收益两种方式,外源性融资包括股票、债券、租赁、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

  中国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杰峰讲道,建筑装饰行业多为中小民营企业,企业融资渠道窄,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自身积累,以内源融资为主。但由于上述原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

  事实上,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建筑装饰行业,所有中小民营建筑企业几乎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向银行借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方式,但不少企业也在此受阻。李杰峰称,当前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因固定资产大部分为流动性的施工设备,土地及房屋构筑物少,缺乏抵押资产。加之银行的贷款标准很高,企业要向银行贷款,如果没有不动产的抵押,就要有第三方提供担保。由于无法提交有效的资产抵押或没有合格的担保人,不少中小建企难以得到银行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支持。

  除此之外,建设领域各主体的信用危机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缺乏相应的信用担保机制成为中小民营建筑企业贷款的症结。

  信用危机成融资症结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风险抵抗能力较差,施工企业为了转嫁风险、节约成本、抢工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置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于不顾。

  首先,部分中小施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向银行借了款,到期又不能归还,因而拖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不少企业还借改制逃债,蓄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银行利益严重受损,这种日趋恶化的信用状况,直接导致施工企业与协会单位、信贷机构之间缺乏信任。

  其次,银行需要的是大客户,而中小建筑企业资产规模不大,单笔贷款数额相对较小。由于不了解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不能预测企业的市场风险,银行因此不愿放贷。

  此外,当前还缺乏为建筑施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

  对于中小民营建企融资难的问题,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和并不认为责任全在银行。他强调,部分民营企业本身在融资管理方面意识不强,自身缺少与银行接触的经验。一些企业家认为自己企业一直盈利,没有什么借款,还有很多资产,但银行就是不肯借钱。其实,企业需要了解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培养自己的“银行信誉”,要理解银行有自己的风险控制体系,银行喜欢财务透明、治理结构规范、资产清晰、管理系统的公司。

  当前,已有不少优秀的民营企业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管理。李福和谈到了与攀成德长期合作的一个特级资质民营企业,其贷款信用额度已达到70亿元,可见银行对民营企业也是信任的,关键是如何让银行放心。

  李福和认为,中小民营建筑企业要增强意识,并循序渐进地适应银行的管理模式,在银行的盈利模式中间寻找一种合适自己的融资方式。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为融资做准备。当然,从银行的角度来讲,要相信多数民营企业是高效的,能盈利,讲信用,不能因为个别案例否定全部。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8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