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的造城之殇 曾日投5500万搞建设

2013-09-25 91 0
核心提示:造城之殇   剥离古城和个性市长的特殊因素,回望大同五年造城史,其将中国当下的城市发展模式经营土地、负债发展运用到了极

       造城之殇

  剥离古城和个性市长的特殊因素,回望大同五年造城史,其将中国当下的城市发展模式——经营土地、负债发展运用到了极致,成为中国式造城的缩影举国瞩目的新型城镇化决策进入关键时刻。城镇化由一系列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组合而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其路径选择,关系到未来中国能否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央决策的天平已倾向于“人的城镇化”,但现实中大拆大建、政府主导突击造城的惯性思维和做法仍未破除。

  政府投资强力驱动下,虽实现了城市的急剧扩大,城镇化率大幅提高,但也造成严重副作用。典型症候就是,不论产业聚集能力如何,人为造就许多新城新区,超过实际需要,沦为“空城”“鬼城”。2013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推进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

  在山西大同样本中,政府短短五年内的大手笔投资,实现了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执政强人离去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个将中国当下的城市发展模式——经营土地、负债发展运用到极致的城市,也暴露出求大求全、超前规划与建设的弊病,以致债务缠身,残局待解。

  ——编者

  晚上8点,大同东城楼上的灯火由远而近依次点亮,照出一座古城的轮廓。脚下的古城墙下宽18米,上宽14米,高14米,城墙上建有望楼12座、控军台2座、角楼2座,此外还有箭楼、月城、瓮城各一座,绵延1800米,蔚为壮观,使人遥想起当年大同作为明代“九边重镇”之首的雄风。

  然而,这座城墙并非自然的遗存——在明代大将徐达修建大同城600余年后,一座面积3.28平方公里的古城以45亿元的代价被复建。

  与其他城市仅复建几个历史街区不同,大同古城将城墙、护城河、辽金建筑群、明朝代王府以及里坊格局全面复原,原古城范围内的所有现代建筑都拟拆除或被削低,数十万人口也因此搬迁。

  重修古城的同时,大同在御河以东建起一座面积42平方公里的新城,内有政府大楼、高标准医院、学校和诸多国际大师设计的大剧院、体育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以及知名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

  这一系列号称“50年不落后、100年不后悔”的宏大工程始于五年前,按照前任市长耿彦波的计划,大同将实现“一轴双城”的城市格局——以御河为界,西边是以3.28平方公里古城为核心的旧城,东边是御东新城。

  旧的复旧,新的更新,两翼齐飞。耿彦波希望,大同能以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摆脱“一煤独大”的困境,以文化旅游带动城市转型。

  正当大同城建规划实施过半的时候,耿彦波于今年2月调任太原,大同城建随后陷入失速状态,不少建设项目搁置,政府负债百亿元、工程队因欠款抢房自救等消息陆续传出。

  剥离古城和个性市长的特殊因素,回望大同五年造城史,其将中国当下的城市发展模式——经营土地、负债发展运用到了极致,成为中国式造城的缩影。

  衰落

  大同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现有人口330万。

  因扼守晋北门户,大同自古以来即为军事要塞,在建城2300年间,历经上千次大小战事——胡服骑射、白登之战、土木之变,均发生于附近。历史给大同留下丰厚的文化遗存,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其煌煌明珠,罗刻满山,鬼斧神工。

  1949年后,大同转身成为“中华煤都”,在过去60余年间,向全国输送煤炭24亿吨。1984年,大同市被国务院列为13个全国较大的市之一,与重庆、洛阳、无锡等城市比肩。上世纪90年代,在“有水快流,挖出来就卖”的发展思路下,一批煤老板崛起,城市却走向败落,大同人自嘲:“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游商基本没人抓,市容基本无人夸。”

  2008年,大同城区常住人口60万,其中16万户居住在低矮破旧、潮湿的平房杂院里,冬天最多时100多人排队上旱厕。由于家家户户靠烧煤取暖,空气严重污染;而城市下水系统落后,在一些未经改造的地段仍可看到设在路中间的排污口,污水和垃圾泛着腐臭。法国一位专家去云冈石窟时途经大同,评价其为“世界上最丑陋的城市”。

  2001年,贾樟柯在大同拍摄了描画当地失业工人子弟的电影《任逍遥》,铺陈出一种末世情绪——这座城市丧失了改变的力量。当时,有传言说大同矿竭城衰,即将整体搬迁到新疆。

  大同遭遇了失去的20年,从沉梦中醒来时,发现原来并驾齐驱的城市已跑出很远,自身的资源优势却逐渐消失——煤炭储量仍然可观,但最优质的侏罗纪煤接近枯竭。这座被时代遗弃的历史名城,面临着弥补城建欠账和城市转型的双重局面。

  大同城没落的直接原因是城建资金投入不足。据大同市建委主任李易新介绍,2008年之前,大同城建经费为每年3000万元,这些钱既要盖房,又要修路,还要用于园林绿化,捉襟见肘。

  2008年2月耿彦波出任市长后,大同的城建资金一举飙升至每年100多亿元。从2008年到2012年,城建投入共达1000亿元,除去社会资金,政府投入大约六七百亿元。

  五年,1000亿元,相当于在1825天里,不论寒暑,每天都有5500万元资金投入这座三线城市的建设之中。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5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