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不禁“雨”的建筑告诉我们什么?

2013-10-08 423 0
核心提示:     今年,全国普降暴雨。每场大雨,都会将大地变得清新,城市变得清爽,为身受炎热的人们带来清凉。然而,暴雨也象猛兽

        

今年,全国普降暴雨。每场大雨,都会将大地变得清新,城市变得清爽,为身受炎热的人们带来清凉。然而,暴雨也象猛兽一样袭击着城市和各种建筑,全面考验建筑质量问题。于是,随着滂沱大雨的降临,一些建筑弱不禁“雨”,很快现了原形:不仅城市交通大面积瘫痪,开车如行船,洼地成“池塘”,而且建筑事故甚至坍塌现象不断。

这里,仅举几例:四川省7月8日晚起遭受暴雨袭击,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大雨造成德阳两座大桥垮塌,江油一座大桥垮塌,暴雨创造了“一日塌三桥”的历史,以至惊动了国家防总。再如,8月16日19时29分之后,京广线张滩至土岭区间陆续发生5次泥土流、山体坍塌,导致98趟列车趴在了京广线粤北境内。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导致全国250余趟列火车受到影响,数万旅客滞留在各大车站或沿途列车上,4万多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另据8月24日报道,由于一场暴雨突袭武汉,江汉路地铁站一地下候车处20分钟后便成“水帘洞”,并且随着暴雨越下越大时间越来越长,站内漏水情况也越发严重。据了解,武汉地铁运行半年多来,洪山广场站、循礼门站、江汉路站已出现多次漏水现象,严重时都会形成“水帘”,目不忍赌。

那么,弱不禁“雨”的建筑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个什么问题?无疑,天灾是不可否认的,但不少的“事后调查”表明,发现事故的“真凶”往往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就拿住宅建筑来说,当下,尽管房价暴涨,人们购房的欲望仍然很强,可事实是老百姓透支一代甚至几代买来的住房却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渗水、空鼓、裂缝、管线铺设不合理等已成见之不鲜的现象。笔者负债买个房就是这样,买的六层顶楼,暴雨时哗哗直漏,外面不下了屋里还淌,让人心痛。如今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最不满意的就是房屋质量问题。路桥也是,修筑时达不到标准,年久该修时不修,即便维修质量上也大打折扣,一遇洪涝,能不出问题,岂不现“原形”?

再如塌陷现象,近年来,有关城市地陷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虽然我国不少地陷发生的地点各不相同,可是经调查得出的结论却惊人地相似:管网破裂或者路面渗水掏空路基,车辆碾压后导致路面塌陷。地陷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地下管道质量较差,管与管之间的连接处精度不准便会造成渗水、漏水。水一旦进入周边的泥土中,使得泥土疏松流失,积久便导致地下中空,一旦受重或承载不支便造成塌陷。如此,岂不是人祸?           

建设工程质量是满足业主和公共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综合性特殊产品。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如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等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内涵。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弱不禁“雨”的建筑,主要毛病还在人,暴雨检验的只是建筑工程这个“产品”的质量,而实际拷问的是建筑者的“良心”。

弱不禁“雨”的建筑告诉我们,每个人做事都要有“良心”,“良心”就是沉甸甸的责任。因而,从良心说,暴雨让建筑现原形,建筑者不仅良心上要倍受谴责,而且更要引以为戒;以责任论,就是建筑者必须把质量视为生命,漠视工程质量是在玩火。而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要有所作为,加大对工程建设与建筑者的监管力度,必须严格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坚决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可见,违法施工者当惩,监管失职者亦难辞其责,亦应严处。

责任编辑:吴越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8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