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忽视文化就是“土豪”

2013-11-11 107 0
核心提示:广州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日前约见媒体时叫苦:目前广州市没有设立单独的文物管理机构,文物处编制只有6人,要管全市几千处文

       广州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日前约见媒体时“叫苦”:目前广州市没有设立单独的文物管理机构,文物处编制只有6人,要管全市几千处文物,很难管得过来;在资金上,今年5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预计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但这笔钱至今仍未落实。

  前些年,广东省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相应地,广州市也提了类似的目标。但就具体的落实措施来说,似乎与这个目标的雄心勃勃相比,显得单薄许多。举个与笔者工作相关的例子,广东省社科基金的资助力度,在全国最多排在中游位置,这与广东的经济大省的地位实在是太不相称。我也曾与在本地文化部门工作的朋友交换过看法,他们一致的感觉是:对文化工作投入少,口头上重视,实际上不够重视。

  看起来,文物保护面临着同样的窘境。6个人管几千处文物,再加上相关资金不到位,缺人又缺钱,相关政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疲于应付,或只能勉强维持现状,当属意料之中。而近年来,广州市在文物保护方面屡屡传出负面新闻,比如有的文物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和保护,有的甚至难以被纳入保护的范围,恐怕与此文物保护部门的各种资源捉襟见肘不无关系。

  其实,这只是文物保护不受重视的表现之一,另外一种不重视,后果就更可怕了,那就是文物保护工作要为其他工作让路。比如说,我们每每听到在城市建设中,文物建筑或历史建筑遭到破坏的消息。从个案来说,这固然是某些个人或单位的行为,但这样的行为成为一种现象,那就说明公共管理的导向出问题了。

  具体来说,这种导向主要是两种,一是财税导向。一些地方政府热衷的是那些能够增加财税收入的事情。只要是与此有关的项目,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二是政绩导向。喜欢做一些宏大的、风光的工程。要说广州不肯在文化上投入也有点冤枉,看看已经建成的广州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筹建中的博物馆新馆、美术馆、科学馆等“大手笔”,就知道了。但像文物保护这样的事情,一方面要花钱,另一方面轰动效应又非常有限,受到冷落似乎就顺理成章了。不光文物保护是这样,其他文化事业也有类似遭遇。当然,文化产业除外。

  最近,“土豪”这个词突然流行。我在想,如果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一直是这样一个导向,那岂不是在把城市打造成为一个个“土豪”:政府兜里有了钱,城市的表面也很光鲜,但城市的文化呢?城市的历史呢?城市的特色呢?这不是一个活脱脱的“土豪”形象吗?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6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