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内涝被指“重地上轻地下” 看重面子工程

2014-05-15 91 0
核心提示:暴雨致涝问题再一次把公众舆论聚焦在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身上。   深圳11日遭遇了2008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

 
   “暴雨致涝”问题再一次把公众舆论聚焦在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身上。
 
  深圳11日遭遇了2008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累计降雨226毫米,暴雨期间,2500辆汽车被淹,约50处片区发生内涝,组团到深圳“看海”被网友竞相调侃。“暴雨致涝”问题再一次把公众舆论聚焦在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身上。
  记者调查发现,“重地上、轻地下”,深圳在追求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
  “这是撤销深圳市水电局9年多来的教训和代价,也是未重视防洪排涝而大规模开发建设10年后暴雨对城市的警示和报复。”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表示。
  陈筱云说,深圳最近10年才适当提高排水标准,但仍未达到新版排水设计标准。因此,排水设计标准偏低和城市排水能力不足是暴雨内涝的原因之一。
  根据《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于缺少统筹协调牵头单位,前期工作和具体实施脱节,导致设计意图未能完全落实;污水管网建设中,投资额度和建设长度被盲目追求,管网的系统性未能充分考虑,导致新建管网无法发挥收集污水的作用。
  而监督不到位也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记者调查发现,污水管网建设大多由街道办工务中心负责,监理及质量监督流于形式,大量建成管网无法正常使用,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偷排泥浆现象已经严重威胁深圳的排水系统。
  ■相关政策
  我国首次明确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自今年2月10日起施行,首次明确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这是记者12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的。
  根据新标准,关于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特大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至少应能抵御50年到100年一遇的暴雨。
  此外,根据地面积水设计标准,必须同时达到两项要求,才算抵御住内涝,一是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二是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
  ■新闻分析
  现象·为何内涝不断?
  面子工程+极端天气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说,历史地看,一些城市太过注重“面子工程”,而包括城市管网等在内的“里子工程”却相对薄弱,所以一遇到大暴雨,大水浸街就不可避免。
  广东省气象局气象专家指出,近年来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走高,像北京等地出现60年以上一遇的极端天气,即便城市管网标准再高,也难以应对。
  硬件·排水设施改造难在哪?
  资金不足+场地限制+缺乏规划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看来,当前改造面临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资金不足;受已开发建设场地所限,组织改造要牵涉周边建筑、道路等;很多城市缺乏规划,对现状不清,盲目改造,实际效果不理想。
  这位负责人说:“即便有了专项规划,由于和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因此,市政建设总显得滞后。”
  能力·城市防涝如何统筹?
  地表排水+地下管道+立交桥凹处
  在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看来,城市排水防涝需要三套系统协同配合发挥作用,一是地表高位排水系统,包括草坪、道路、河沟、湖塘水系,二是地下中位管道排水系统,三是立交桥等低凹处的泵站强排系统。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4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