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9号线盾构成功穿越世界罕见桩群纪实

2014-12-17 224 0
核心提示:  由中建交通建设集团负责建设的深圳地铁9号线大剧院~鹿丹村区间,两台盾构机历时22天的掘进,于2014年12月8日凌晨1时成功切除

  由中建交通建设集团负责建设的深圳地铁9号线大剧院~鹿丹村区间,两台盾构机历时22天的掘进,于2014年12月8日凌晨1时成功切除137根房屋桩基,依靠信息化施工手段顺利穿越滨苑小区9—13号楼建筑群。经过8天(到12月16日)的监测,目前滨苑小区楼房、道路均在安全可控范围之内。至此,盾构成功穿越世界罕见桩群标志着地铁9号线最大施工难点成功被攻破。这是深圳市地铁施工领域首次在极端条件下密集穿越建筑物桩基的重要成功案例,有力保障了深圳市政府确定的2016年地铁9号线以及7、9、11号线联网开通运营目标。
  盾构切桩迫不得已
  
深圳地铁9号线是中国建筑第一个整条线的地铁BT项目,列为中国建筑的“1号工程”。地铁9号线始于红树湾站,穿越南山区、福田区和罗湖区后终止于文锦站,共包括22个车站,线路全长约25.38公里。
  由中建交通集团9104-3标负责施工的大剧院~鹿丹村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将穿越滨苑小区9~13号5栋房屋。根据9号线的整体规划,设计单位对罗湖区大剧院、鹿丹村车站站位以及大~鹿区间线路进行了反复论证,由于受周边地形的限制,两个车站站位已没有任何调整的空间,且区间线路很短,仅有约480米,线路无论如何调整都无法避开9~13号居民楼。因5栋房屋137根桩基侵入隧道,且房屋均为30多年历史的老旧7层框架式楼房。
  按照初步设计,在正式穿越滨苑小区前,需先将5栋楼房拆除。因此,市政府同意对滨苑小区5栋建筑物同步实施旧改拆迁,面积约12368平方米,涉及140户业主。但拆迁工作进展十分艰难,因未签约户对拆迁赔偿的期望值过高,补偿方案多次斟酌修改,5栋房屋仍未能如期拆除,导致工程迟迟不能动工,工期5次推后,施工延误达半年之久。截止到2014年 7月下旬,5栋楼房内仍有25户在住居民。
  房屋未拆迁给地铁施工工期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2014年8月8日,市政府原则同意罗湖区和地铁集团提出的即“监测”+“切桩掘进”+“必要时空楼避险”方案,准备在未拆除地面建筑物的情况下,采用盾构切桩下穿滨苑小区的5栋房屋,并做好信息公开和安全预警,及时组织应急抢险和空楼避险工作。
  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深圳地铁集团、中建南方公司、中建交通建设集团对盾构切桩工作的实施组织了专家论证,制定了穿越滨苑小区应急联动方案,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预警情况联动组织应急抢险和空楼避险工作。罗湖区政府根据应急联动方案制定了紧急避(抢)险空楼预案,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施工安全风险和维稳风险,组织各部门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编制了应急预案,对职责分工和处置流程做了具体细化完善。
  多重措施确保安全
  “监测”+“切桩掘进”+“必要时空楼避险”方案分为空楼、加固、切桩三个步骤,主要工艺流程有盾构始发、地层加固、刀具检查更换、切桩掘进等,由于该次施工在不空楼的情况下,需切除137根桩基,加上该部分建筑物年代久远,地质条件复杂,下伏基岩突起,地下水发育,且小区污水管老旧渗漏,施工难度极大,且存在安全风险高,若紧急空楼避险需强制性对24户业主、74位居民进行安置,社会维稳风险极高。
  在综合施工方案出台之前,中建交通建设集团商同地铁集团、中建南方公司多次从施工安全角度进行了研究论证,其中2014年6月17日的研讨专门邀请了两院院士孙钧参加。同时,依据深圳市建设施工、应急等相关规定,编制了确保施工安全和房屋等安全的可实施性的盾构掘进专项方案、专项应急预案、专项监测方案及应急联动方案。对盾构隧道衬砌支护进行了变更设计,提前对5栋楼房进行了预加固处理。
  为了应对穿越中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确保顺利切桩,中建交通采用两台加拿大进口的泥土加压平衡式盾构机,盾构机进场后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对刀盘和刀具进行了详细的改造和重新布置。在盾构机穿越楼房之前,现场应急物资全部到位。
  2014年11月17日开始正式进入切桩施工,项目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施自动化监测及第三方监测。在施工中全体参建人员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昼夜不间断施工,不断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新变化优化施工方案,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采用特殊钢管片
  大鹿区间盾构机在穿越滨苑小区过程中最多每环切桩6根,即每环管片上方最多同时作用6根桩基。为保证切桩通过后,桩基作用于管片上部不会导致管片变形过大,盾构切桩段所有盾构管片均采用钢管片,滨苑小区9—13号楼下方共使用62环(93米)特殊钢管片。此种管片承载力较好,能保证切桩后上方桩基的安全和桩作用于管片后的管片的正常使用安全。
  2、地上地下同步注浆
  由于小区老旧,内部污水管、雨水管等均存在较多的漏水现象,导致水管下放土方流失,造成空洞,虽不影响日常生活使用,但在施工过程中收到扰动后,极易造成造成路面沉陷。为保证被切桩房屋的安全,在盾构通过前对居民楼采用了后退式预注浆加固、地面小压力填充加固,下穿过程中通过对房屋监测数据变化的分析,对9—13号楼采用跟进式注浆、袖阀管定点注浆等。同时,在隧道内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克泥效、新型泡沫等进行土体改良和防喷涌,以及同步注浆、双液补浆的措施。
  3、投入自动化监测系统
  由于盾构机需6次下穿居民楼,周边环境复杂,监测区域范围大、沉降控制要求高。为及时更好的掌握居民楼的沉降变形情况,施工单位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每15分钟监测一次覆盖区域的超短频率、高精度的性能,并能实时描绘出监测成果汇总表和曲线图,为指导盾构施工、地面加固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能够将实时数据传递给各相关方,确保房屋安全和及时预警。根据监测方案,房屋的差异沉降和倾斜率作为控制方案安全性的主要指标,并将监测预警分为三个等级即黄色预警(最低等级)、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最高等级)。
  信息公开 合力攻坚和谐地铁
  本次盾构的成功穿越,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桂园街道办和区重建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协同、高效运转和合力攻坚下,以及地铁建设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果。
  在穿越过程中,罗湖区领导耐心走访和劝导搬迁户,认真听取技术专家对施工方案的论证并果断决策。桂园街道办领导时刻跟踪工程进展,轮番造访拒迁家庭掌握居民反映,并在滨苑小区内设立三块告示牌向居民进行宣传,多次到居民家中倾听居民的诉求并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配合政府实施避险。地铁集团组建了专项工作组,派专门人员加入应急指挥,同时组织专门渠道及时做好对居民、政府、媒体的信息通报。中建交通会同中建南方公司精心组织技术方案,实施技术革新为成功切桩穿越小区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建交通9104-3标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稳步推进、落实有力。以上各方联合成立了应急值班小组,相关人员进驻现场值班24小时值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区群众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巨大转变,拒迁居民从一开始反对地铁施工要求改线,到后来主动要求进场地基加固并为监测等工作积极提供各种方便,体现了各单位的工作成效和深圳市民对地铁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上述组织措施科学实施,在没有完成房屋拆迁、未实施紧急避险空楼的情况下依靠信息化施工手段顺利穿越滨苑小区9—13号楼建筑群。施工从2014年11月17日开始,到2014年12月8日完成,历时22天,共计切桩137根,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相关建筑物监测信息显示所有房屋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深圳地铁9号线创造了国内地铁建设史上盾构法施工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成功穿越既有建筑物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地铁建设中的一个实践范本。在地铁9号线的后续施工中,中国建筑将进一步集成优势资源,不讲条件、不计成本,全力以赴,精心施工,确保圆满实现3.30洞通目标,为深圳市民交上一条绿色、人文、科技的精品地铁。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6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