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跨海大桥全长9.333公里,其中桥梁长度近8.6公里。全桥共打下桩基1441根、墩身322座、主塔4座,共296根斜拉索,用材11.5万吨钢筋、68.7万立方米混凝土。能抗14级台风和地震。
如此壮观的厦漳跨海大桥,在建造时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又有什么独家“秘密武器”来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呢?今天就让几位工程师为我们一一揭秘。
全桥共打下1441根桩基
厦漳跨海大桥全长9.333公里,其中桥梁长度近8.6公里。要筑成这样一座大桥,基础可得打好。厦漳跨海大桥2009年8月5日浇筑了首根桩基,到2010年7月完成最后一根主桥桩基浇筑,全桥共打下桩基1441根、墩身322座、主塔4座,共296根斜拉索,用材11.5万吨钢筋、68.7万立方米混凝土。据介绍,一般一个墩身要打4个桩基,而有些重要的墩身要十几个或数十个,最为壮观的北汊主索塔就打了30多个桩基。
厦漳跨海大桥的北汊主桥主跨780米,在同类型斜拉索桥梁中排名世界第九、中国第六。而227米高的钻石型索塔,更是成为了大桥的标志性景观,还是目前厦门最高的建筑。
桥面铺设首创新技术
厦漳大桥墩身建造完成后,就到了重要的桥面铺装。因为是跨度较大的桥梁,就需要预制钢箱梁,像拼图一般,把钢箱梁一个一个地吊装拼接、架上桥墩。铺设好箱梁后,在上面再铺设几层沥青层,才能形成最终的桥面。
中交二航局厦漳跨海大桥II标技术主管董科告诉记者,项目部提早了几个月就开始钢箱梁吊装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创用活动支架和常规架梁吊机吊装墩顶钢箱梁节段的新技术,取代采用大型浮吊吊装墩顶节段的传统工艺,终于顺利地将252吨的巨大钢构体吊至60米高度,与横梁精确吻合。
能抗14级台风和地震
厦漳跨海大桥处于强风、强震和海洋腐蚀环境下,地质条件复杂。要实现大桥10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当然有“秘密武器”。
据厦漳大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易云焜介绍,大桥在浇筑桩基的时候,采用了高性能的海洋工程专用混凝土,在桩基外围,用涂了防腐涂装的钢管防止盐分渗入。承台则采用与悉尼歌剧院一样的阴极防护技术。在桥身的钢箱梁内部,还安装了除湿机,保持湿度在50%以下,钢箱梁外部则涂上油漆,从内到外都达到了双重防护。而大桥上的斜拉索、支座、伸缩缝等,如果有需要,都还可以进行更换。
不仅如此,厦漳大桥还可抵御14级台风和抗震。董科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抗震技术:“这就好比硬碰硬,东西肯定会被碰坏;采用抗震技术,就好比海绵一样,慢慢吸收地震释放的能量,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全桥共有100多个跨度
厦漳跨海大桥全桥共有100多个跨度,只有南北汊各有三个跨度和五个跨度是由铁索拉起,其余都是由钢箱梁直接架在桥墩上,那么,为什么采用斜拉索的形式呢?
“斜拉索不仅仅经济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能获取最大跨径,让轮船能顺利安全通行。”董科说,大桥建成后,南汊主跨跨径300米,具备5000吨通航能力;而北汊主跨跨径780米,可通行3万吨集装箱货轮。
半夜合龙保精度
厦漳跨海大桥是在夜间合龙的,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将气温对合龙的影响降到最低。据易云焜介绍,北汊主桥为超大跨径钢箱梁斜拉桥,箱梁纵向变形受温度影响非常敏感。由于桥身热胀冷缩,在气温不同时,合龙口宽度也会随之变化。如果合龙口宽度无法确定,合龙精度就会受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保证合龙精度,他们开始监测每日气温变化,发现只有在晚上12点到次日早上6点之间,气温变化不大,合龙口宽度变化不大,于是选在0时许对大桥进行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