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
11个专项规划包括:城乡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体系建设、农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修复、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利用等
目标
力争在3年时间里实现灾区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恢复并超过震前
2015年,芦山地震灾区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届时这里将初步建成我国大熊猫文化、茶文化体验及山地生态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工业向绿色低碳升级转型。
昨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1个专项规划。包括:城乡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体系建设、农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修复、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利用等,详细绘制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发展蓝图。
根据规划,将力争在3年时间里实现灾区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中央财政安排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460亿元基础上,四川省将设立100亿元省财政重建基金支持灾区重建。同时,四川将对地震极重灾区、重灾区采取对口帮扶方式,由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和泸州六个市对口援建芦山、雨城、天全、名山、荥经和宝兴六个县(区),援建期限为3年。
规划解读
住房
重建城乡住房20万套
城镇人均30平方米
根据规划,3年时间内将重建城镇住房5.03万套,维修加固受损房11.13万套;重建农村住房15.03万套,维修加固受损住房19.83万套。
在城镇住房方面,完全倒塌、多数承重构件倒塌、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和部分倒塌,以及在灾后住房性能鉴定中确定为“倒塌”和“严重破坏”的,将纳入重建或拆除重建范围。重建住房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30平方米(包含住宅基地用地、配套设施用地、室外场地用地)。新建城镇居住区及居住小区的绿地率将不低于30%,并结合绿地安排必要的紧急避灾场所。城镇重建住房以安居住房为主,采用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建设,受灾居民按成本价购(建)住房。
农村住房在灾后住房安全评估中确定为“倒塌”和“严重破坏”的,将纳入重建或拆除重建处置。避让地震断裂活动带、难以防治的地质灾害或因灾后重建规划确需迁建的,可纳入重建。
用地标准方面,规划确定芦山地震灾区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65平方米。确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乡村地区,还可进行一定程度上浮。公共建筑配套按0.5平方米/人、宅前屋后庭园及晒场等按16平方米/人测算。
规划也明确了灾后住房建设的时间表,今年内,将完成一般破坏和严重破坏城乡住房的鉴定评估工作,基本完成一半破坏住房的维修加固工作。一半灾区要基本完成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极重灾区、重灾区完成农村住房恢复重建总量的40%~50%。
201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完成农村住房重建。2015年前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
旅游
雨城连接碧峰峡、宝兴
围绕大熊猫发展生态旅游
在文化旅游方面,将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我国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体验及山地生态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
届时,芦阳、大川、龙门、上里、穆坪等将重点打造为特色旅游小城镇,展示“西康文化”“茶马古道”等地域文化内涵。
宝兴、天全、芦山、雨城、邛崃及石棉等区域,则将开发大熊猫原生态山地观光与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以雨城区为核心,连接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宝兴大熊猫文化体验区,形成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以大熊猫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品研发、数字创意、现代影视等产业。
工业
发展电子元件等新兴产业
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此前,芦山地震重灾区的工业以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初加工较多、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服务业发展滞后。
根据规划,该区域的工业恢复重建将迎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产业发展将由资源导向向技术导向转化,水电电冶、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成为着力发展方向,重点培育电子元件、新材料、生物制药和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9户,关闭和淘汰铁合金行业落后产能6万吨,以实现资源节约、绿色低碳。
防灾
监控1.1万平方公里遥感影像
建28个应急广播平台
针对规划提出,将用3年时间,恢复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技术平台,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自然灾害分析评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上,将建立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同时,恢复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天气雷达,配置气象移动应急观测平台。利用技术手段,灾区1.1万平方公里多源遥感影像将被搜集并监控,恢复建设8个天气预报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28个应急广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