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代替劳动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推动人类飞速发展的重大革命。而目前的工程机械产品正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目前,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机械类产品能够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并且极大地提高了人的工作效率。这些机器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这些机械产品都是没有意识的,然而,试想,如果这些机器人具备了人的“意识”,又将会怎样呢?
工程机械产品在各种建设中被广泛利用
也许要不了多久,让机械拥有人类“意识”将不再是天方夜谭。27日,欧盟人机交互研发项目负责人费利普·米拉列斯表示,欧盟人机交换项目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未来五年之内,机器人将可能拥有人类思维。米拉列斯以电影《阿凡达》为例称,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人的交互,让机器人到危险或者人类无法抵达的地方,就仿佛人到了那个地方一样,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操作机器人,电影中的阿凡达有望成为现实。
其实,不仅在科技界,在军事界,依靠人的意识来操控机器人并应用于现代战场,已引发多国关注,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等都已推出自己的机器人战士。
这种用于替代士兵的全自动机器人,同时可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动做出攻击目标决定,但另一方面由于其并无辨识伤员和俘虏、平民与士兵的功能,因此又被称之为“杀人机器人”。
国际机器人武装控制委员会主席诺尔·夏基认为,一旦无人操控的机器人参战,将意味着人类迈出了颠覆现代化战争的最后一步。诺尔·夏基说,虽然当前所有的无人机行动仍处于人类操控阶段,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谁在制定目标,谁在下令开火,这些杀人行为是否是自动化的一部分。
夏基表示,“杀人机器人”同时可能触及到一些伦理上的问题,因为它仍难以保证它们不会滥杀无辜,比方说,真人士兵可以用常识判断眼前的女子是怀孕还是藏有炸弹,而机器人恐怕难以拥有这种思考能力。“此外,‘杀人机器人’虽有自主意识,但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尚未面世即将遭联合国叫停
虽然“杀人机器人”尚未正式出现在现代战场上,但已引发国际人权组织的警惕。
2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杀人机器人”即将被叫停。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调查员克里斯多夫·海因斯建议,应立即冻结“杀人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联合国成员国接下来将就此议题成立专门委员会展开讨论。
“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问责制度,加上机器人不应该拥有决定人类生死的权利,因此部署此类武器系统可能令人无法接受。” 海因斯说。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乔迪·威廉姆斯也认为,人类应该远离“杀人机器人”,“关于科技会完全改变战争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当有人说这是不流血的战争时,我很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