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老大卡特彼勒在中国市场的大局观

2013-09-18 134 0
核心提示:26家制造工厂、3个在建新工厂、4个研发中心(其中无锡总部为全球第二大)、3个物流和零部件中心,超过15000名员工这是全球机械设

             26家制造工厂、3个在建新工厂、4个研发中心(其中无锡总部为全球第二大)、3个物流和零部件中心,超过15000名员工——这是全球机械设备行业老大卡特彼勒现今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规模。

  2012年3月21日,在徐州面对外界对自身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势下逆势扩张产能提出的种种质疑时,卡特彼勒CEO欧博赫曼坚定地强调:“我们相信,现在宣布的一系列产能扩张将使卡特彼勒在2015年真正获得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一方面大力扩张产能,另一方面放出“豪言壮语”,卡特彼勒在中国,正在图谋什么?

  对于大多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而言,2008年那场世界金融危机似乎已经过去很久了,然而对卡特彼勒而言,那时的伤疤却仍在。伤疤虽然不会疼,却会提醒你曾经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或许正是这些伤疤,构成了卡特彼勒在此后对中国市场“心无旁笃、专心扩张”的最初动力。

  有关这块伤疤的由头,需要从2008年那场规模宏大的全球金融危机说起。

  “折戟”金融危机

  正所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09年的卡特彼勒公司,正处在这种尴尬之下。

  在连续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最具领先优势的企业多年后,卡特彼勒惊奇的发现,一旦当其传统的成熟市场(北美及欧洲)强烈下滑时,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业务力量显然并不足以帮助它走出泥潭。

  事实是,起源于2008年冬天的世界金融危机就像一颗深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其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不但推倒了着名的雷曼兄弟,也粉碎了时任卡特彼勒CEO欧文斯不到一年前的“豪迈”宣言:

  在2007年的《致股东的信》中,时任卡特彼勒CEO的欧文斯曾这样自豪的写道:“如果有那么一年印证了卡特彼勒全球业务模式的整体实力,那就是2007年,我坚信卡特在任何行业的任何公司中都已占据了稳固的竞争地位,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末了,欧文斯还不忘来一把美式幽默:“这一宣言比较张扬,但对此我从未如此自信过,我们拥有明确的战略、出色的全球生产基地以及完整的业务模式。”

  欧文斯之所以如此自信的理由在于,伴随自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整体持续繁荣,世界机械设备市场持续上升(以工程机械市场为例,其主要产品销售越过100万台大关,销售额达到1645亿美元,相比较1999年整整翻了一番)。在这种大背景下,彼时已经是机械设备行业全球领头羊的卡特彼勒公司,亦成功地到达其历史巅峰时期:这一年,卡特彼勒三大板块业务(工程机械、能源和动力系统、矿山设备)总共取得接近450亿美元的创纪录总收入。

  究其成功的缘由,过去数十年,正是考虑到偏居北美市场可能带来的收入波动风险,卡特彼勒开始有目的地构建其全球性生产基地,并拓展产品和综合服务的范围。而至少一直到2007年年底,乍看起来,卡特彼勒布局全球的战略显然已经奏效。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9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