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钢每吨吨只赚4.81元 仅够买瓶可乐

2013-10-08 156 0
核心提示:无论是在日前举行的首届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大会上,还是在钢铁业上市公司2013年半年报中,非钢产业均是滚烫的热词,尤其是在钢铁

    无论是在日前举行的首届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大会上,还是在钢铁业上市公司2013年半年报中,“非钢产业”均是滚烫的热词,尤其是在钢铁行业“冬天”的映衬下。

  翻看行业龙头宝钢股份的半年报,其今年上半年非钢产业的占比已由2012年的23%大幅提升至33%。“钢铁企业围绕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实现适度多元化,已经不是局部问题、战术问题,而是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问题、战略问题。”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在首届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大会上如是评价。

  面对残酷的现实:每生产一吨螺纹钢,钢企只能赚区区的4.81元,刚够买一瓶可口可乐,从宝钢、武钢、马钢到唐钢,不得不在“火红的事业”身陷行业冬天备受煎熬之时,为自己寻找一条活过这个寒冬的生存之路——养猪、水泥、采煤,甚至酿造葡萄酒,当然还有“时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来说,去投资一个收益更好的领域十分自然。”尽管在新财富钢铁行业分析师看来这很平常,但事实上,钢企的非钢化生存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现状

  “非钢化”经营风生水起

  今年的这个夏天,热得吓人。武汉,昔日的“四大火炉”之一,名头虽已丢,但威势犹在。在青山区八大家,赴武钢采访的记者热渴难耐,途中买了一瓶盐汽水,一口下肚,“冰冰凉、透心凉”的爽快劲不输那些大牌饮料。

  “"咸伙计"!武钢生产的,我们都习惯这个味。”一边打完球的小伙子边喝边告诉记者。

  青山区附近的住户多是武钢的老工人,“对这个产品有感情,反正都是水,就喝自己集团产的吧,有味些。”

  与名扬天下的养猪一样,“咸伙计”也是武钢的非钢业务。事实上,在非钢化这条求生之路上,早已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钢企。以马钢集团为例,仅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其非钢产业的投资总额达39.9亿元,是“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部非钢投资的1.5倍;从事非钢产业的企业有70家,从业人员约1.7万人。

  再请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多种经营工作委员会给出的一组数据:到2015年,宝钢非钢产业经营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鞍钢非钢业务收入将占到集团公司总收入的15%以上;武钢非钢产业营业收入要在2010年510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100亿元以上,占集团公司营业收入的30%以上;首钢非钢产业将形成销售收入1000亿元左右(按北京市范围统计)的规模……

  在这些热气腾腾的数字背后,则是钢铁企业举步维艰的生存现状。

  2009年“四万亿”投资高峰期过后,中国经济正在寻找新的方向。在大规模刺激政策已无可能的情况下,钢铁行业面临需求不足的困境。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86家中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94%;实现利润22.7亿元;累计亏损企业35家,亏损比例高达40.7%。

  即便是22.7亿如此微薄的利润,其中仍有水分,还包括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少提折旧所产生的利润(约15亿元)。这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新任中钢协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抖出的“家丑”,他当时的心情想必是五味杂陈。

  在生产第一线,工人们的感受更实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只能发放原定工资的六成至七成。”一位钢企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一再提醒记者不要透露其姓名,就好像他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

  尽管日益艰难,但钢铁主业经营还得继续。无奈之下,诸如养猪这样与钢铁丝毫不沾边的营生,钢铁大佬们也都干得风生水起了。

  样本

  武钢:看好“衣食住行”

  说起武钢集团养猪,外界的评价嘲讽多过赞美。不过,在武钢人自己看来,这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武钢每天有10万职工要吃饭,每天供应快餐,肉、菜需求极大,都需大量外采。养猪种菜的计划就是这么来的。”一位武钢高层与上证报记者谈养猪,如聊家常。

  事实上,此前武钢是通过补贴方式维持着非钢产业的运营,包括对内部职工免费服务的后勤集团。“武钢的人员包袱是钢企里面比较重的,现在钢铁主业又不行,必然需要非钢产业自己"造血",甚至反过来向集团"输血"。”目前,武钢盒饭已“搭上”了武广高铁。

  作为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武钢的特色后勤服务显然不局限于供应盒饭。实际上,原本供给车间工人防暑降温、补充电解质的盐汽水,已摇身一变成了覆盖武汉地区的功能性饮料,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咸伙计”。

  正是这样一瓶小小的盐汽水,承载着多少武汉人的夏天记忆,其二度出山的故事至今仍为武钢人所津津乐道。上世纪80年代,武钢盐汽水与当时武汉饮料二厂的“滨江牌”汽水并称武汉两大本土汽水品牌。进入世纪之交,随着可口可乐等外来品牌的进入,盐汽水无奈退守武钢,“滨江牌”更是彻底消失了。但可喜的是,在非钢产业的运营中,对这瓶盐汽水深有感情的武钢人为其重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打出了“咸伙计”品牌,再度赢得了武汉人的“味蕾”。

  武钢快餐食品饮料公司副总经理蒋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咸伙计”去年生产40万件(一件12瓶),主要市场是武钢内部和青山区。“产能跟不上是最大问题。”据她介绍,“咸伙计”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一条德国生产线,产能有限,还要优先保证武钢内部供应,不敢向市场大面积铺开。

  不过,由于市场火爆,武钢快餐食品饮料公司已在今年上半年将“咸伙计”的产能扩容1倍,但外销至河南、安徽、云南等外省的“咸伙计”依旧供不应求。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6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