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城建建设公司建材院项目经理张胜利

2013-11-14 418 0
核心提示:张胜利   张胜利,今年37岁,虽很年轻却在建筑行业身经百战,并获得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   自1995年进入建设公司以来,

 \

张胜利

  张胜利,今年37岁,虽很年轻却在建筑行业“身经百战”,并获得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

  自1995年进入建设公司以来,张胜利从技术员做到生产科长,再到副经理、经理;从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工程到国家大剧院工程再到奥运村工程,张胜利在一次次重点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成长。他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奥运立功标兵、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奥运工程优秀建设者、北京市优秀项目经理、北京市青年突击队标杆、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先进工作者、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获得首都劳动奖章,他所在的团队被评为奥运功勋突击队。这些荣誉是张胜利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1998年,担任生产科长的张胜利参加了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工程,工程位于天安门广场,不能随便堆放、码放建筑用料。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但是作为国庆五十周年献礼工程,可是半点马虎不得啊。

  1999年的4月11日要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由于场地需要较大,要求把广场西侧场地腾出来。接到通知时已是4月10日,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升旗仪式,张胜利马上组织工人进行铺地施工,他和项目部其他领导、施工人员彻夜未眠,精神抖擞地奋战在神圣的天安门广场,早晨4点左右终于将一切收拾妥当。待第一缕晨曦在东方升起,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里缓缓开始,所有工程队人员激动地眼噙泪花,立正敬礼。1999年6月,该工程如期完工,并获得了特别鲁班奖,张胜利被评为集团先进工作者。“要做就要做好,不给自己留有一点儿遗憾”是从那时候起张胜利给自己定下的严格标准。

  经过了天安门广场扩建工程和中国农业大学科研楼工程的历练后,年仅29岁的张胜利被任命为国家大剧院项目经理。对于张胜利来说,担负国家大剧院工程施工任务是他事业与人生腾飞的新起点。张胜利每天都在施工一线往来穿梭,解决、协调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面对国家大剧院深基础、大跨度、大断面、曲线多、高精度等特点,以及独特外形和复杂结构,无借鉴可循的张胜利与他的团队用智慧与汗水,按时出色地完成工程任务,该工程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长城杯”奖和北京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等荣誉。

  2005年11月,张胜利又被选中参加奥运村工程C区的建设,担任奥运村工程承包部经理。奥运村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点设施之一,建设这项工程意义重大。2006年1月,奥运村C区底板浇筑战役打响,面对“总包”提出“7天完成1.1万平方米底板浇筑”任务,张胜利义无反顾地签下军令状。张胜利与战友们发扬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将原定的18个分段改为若干片区,同时浇筑。800余名外施人员在凛冽的寒风中全力奋战在施工一线,不分昼夜,终于创造了“天下第一村”的建设奇迹!

  “奥运村战役”胜利结束后,张胜利转战来到建材研究总院项目承包部。当时的项目部与甲方关系十分紧张,工期紧、任务重,且现场资源严重不足,临危受命的张胜利再次发扬了他百折不屈的精神,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一头扎进建材院工程中。

  建材研究总院住宅楼工程横跨两个乡镇,周边有学校、少数民族居住地,因施工噪音扰民引起群众不满。张胜利接手后坚持“想民所想,为民服务”宗旨,带头给附近的居民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沟通工作,使一个濒临被停工的工程起死回生。

  接手建材院工程之后,张胜利通过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靠制度管人;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职工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重要的一份子。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创新管理措施改变了项目部散漫、混乱的状态,使施工生产走上了正轨。

  张胜利深知离开甲方、设计和监理的支持,工程不可能干好。因此他积极与各方沟通,设身处地地为甲方考虑,给甲方提出合理化建议,节约了甲方的成本,减小了工程的施工难度,赢得了甲方和监理的一致称赞。

  从天安门广场扩建工程、农大改造工程、国家大剧院工程、奥运村工程,到今天的建材院住宅楼工程,张胜利迎着困难上,勇敢面对挑战,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0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