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奋健:国际化和本土化是建筑承包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

2013-11-25 196 0
核心提示:日前,在第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副会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奋健,从建筑

      日前,在第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副会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奋健,从建筑承包企业的角度与参会者共同探讨了国际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他指出,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市场上的发展过程还不长,还有很多经营风险要规避。所以,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应该在进行国际化、本土化经营的过程中,与众多国际同行紧密合作,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市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际化应是全方位的

  陈奋健指出,目前,国际建筑承包业已从单纯的建设阶段进入了投融资与建设承包相结合的阶段。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考虑将基础设施交给有融资和运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建设,从而使有融资能力的建筑承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种需求变得更加明显。目前,中国的大型建筑承包企业都把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一项发展任务,把拓展国际业务作为战略重点。”他说。

  陈奋健解释道:“拓展国际业务必须将投融资与建设相结合。参与国际投资建设的建筑承包企业必须依托国际化、本土化运作。这里的国际化是全方位的。第一,经营理念要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具有国际化的眼光,要树立立足本企业的国际战略意识。第二,管理思维要国际化。管理方法和路径应该与国际接轨,要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相融合。第三,要努力学习各种国际化的技术标准。能将国际上通行的技术标准融会贯通,并将本国的先进技术标准推向世界。第四,资金来源要国际化。应该广泛开展国际间合作,实现共同的利益目标。第五,人才要国际化。要打破国别界限,引进各国人才。”

  本土化是发展的基础

  拓展国际业务应该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陈奋健认为,相对于单纯施工,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和投融资项目对本土化的要求更高。在策划项目时,从市场分析、方案设计到运营模式,应从项目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符合当地的发展要求为落脚点。

  他表示,只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项目才有可行性,才能实现战略目标。与之相反,破坏当地环境和不遵守当地市场规律的企业将难以实现战略目标。

  “建筑承包企业应注重本土化运作,建立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本土公司。”陈奋健说。

  在实践中,陈奋健体会到,重视和发展本土化经营,扩大海外经营网络、信息网络和资源网络,会使企业的基础更加牢固。有了牢固的基础,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和建设时才会更加顺利。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可以依靠在技术、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国际化经营优势发展壮大本土公司。

  给中国建筑承包企业的建议

  “所谓本土化,应涵盖人员、生产、销售和研发等各个方面。实现本土化经营对于有一定经验积累、侧重品牌经营、有资本输出经历的国外建筑承包企业而言,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对于‘走出去’不久的中国建筑承包企业来说,要实现本土化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陈奋健说。他认为,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际化、本土化的水平是与企业的发展经营理念相联系的。中国建筑承包企业的国际化、本土化经营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陈奋健认为,目前中国建筑承包企业应从几个方面下工夫。第一,努力创造进入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市场的条件,积极稳健地拓展海外投资业务,探索PPP(私人资本与公共资本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等多种业务模式。第二,重视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尊重当地的民俗风情,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把中国建筑承包企业的经营宗旨与所在国国情有效结合起来,使本土公司真正在当地扎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会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信任,为本土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建立本土化组织,积极向本土化、区域化、网络化组织结构转型。从材料选择、品牌推广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引入相应的国际业务,将管理中心、营销中心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延伸。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7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