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强:士存弘毅 任重道远

2013-09-29 298 0
核心提示:  2000年金秋,在行业内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的晶宫装饰,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掌舵者沈俊强先生。这一年沈俊强38岁,是这个行业里

     \

  2000年金秋,在行业内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的晶宫装饰,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掌舵者——沈俊强先生。这一年沈俊强38岁,是这个行业里具有高学历、高职称而又年轻的总经理之一。

  回想那个时刻,沈俊强无不感慨地说:“其实,走上这个岗位,算是人生的一个轮回。在此之前,我在建筑业做了8年乙方,又做了8年甲方,现在终又回到乙方,看来我是注定要做建筑业的承建方了。”这是一个轮回,也是必然,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为这个时刻准备了20年。

  风华少年  志趣高远

  60年代出生在江南水乡的沈俊强和那个时代的同龄人一样,青少年正好赶上文革时期,社会和学校都在阶级斗争的洪流中隆隆前行,同龄的伙伴们大都在阶级斗争的浪潮中懵懵懂懂,耗费着青春也荒芜了学业。良好的家训和江南文化的熏陶让沈俊强成为了少数孜孜求学少年中的一员。在父亲的训导下,沈俊强从小练习书法,因为良好的书法功底在中学时期被学校抽调在文艺班学习。不幸的时代也会有幸运降临,有两个从南京下放的艺术学院科班老师正好成为那个文艺班的任课教师。在良师的指导下,沈俊强系统地学习了音乐艺术、书法艺术,并对木艺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今天,他还经常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木制手工艺品,“现在我家书架上的一座笔架就是我亲手做的。”说起手工木艺制作,沈俊强不无自豪。

  正是这种人文艺术的培养和熏陶,沈俊强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建筑装饰是美学艺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专业,那个30年前在江南水乡用竹木锉刀搭建自己童年殿堂的少年,一定不会想到今天会和建筑装饰结缘,或许,这就是宿命的安排。沈俊强说他入行虽晚,但为建筑装饰准备了20年,我们追溯得再远一点,应该是30年。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那个文艺班成了好学者的安乐窝,集合了当地近60多个在学业上出类拔萃的少年。沈俊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教都比较严格,父母给我们的人生格言就是,什么都有可能是别人的,唯有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

  “危巢之下,安有完卵”,学习之余,沈俊强也经常会和同伴们一起对付前来寻衅滋事的造反者。沈俊强是这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领导者,少年心中的梦想在青春的碰撞和学业的进步中隐约闪现,沈俊强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成就一番事业,为自己、为家庭,也为社会建功立业。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信念和追求,几年的学习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波折,他始终没有偏离自己的初衷。机会照样是给了有准备的人,恢复高考后,沈俊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开始了4年的大学学习。

  十年中建  三次抉择

  1984年,正是中国百废待兴的大好时期,也是中国建筑业的起步时期,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各个单位竞相吸纳的目标。这一年,沈俊强大学毕业。中建工程三局在考察了沈俊强几年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履历之后,拿着他的档案对学院主管分配的领导说:“你们学校其他人我们也可以接收,但前提是这个人必须给我!”就这样,沈俊强被分配到了中建三局做了一名技术员,当年正好22岁。

  其实,毕业分配时他还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就读期间,沈俊强一直以优异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同时身兼学校文艺骨干和学生会干部,以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师生所称道。毕业前夕,有机关、院校、设计院以及建筑研究所等事业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相比较而言,这些研究单位的工作环境要比中建三局好很多,工作本身也会轻松很多,不会常年下现场。但考虑再三,沈俊强还是决定到中建三局。这是他人生路口的第一个抉择。“我很喜欢建筑艺术,我希望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当时,建筑一线更需要专业人才。”回想当时,沈俊强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在中建三局,从一个技术员干起,短短几个月后即担任了施工队队长,后来升任工程师,再到工程管理副主任,沈俊强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在此期间,他所参建的工程项目不胜枚举。从土方、柱基到主体,从砖建筑到钢结构,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多层到高层再到超高层建筑,从楼宇建筑到道路桥梁。建筑行业内的项目几乎无所不包,这其中,有很多建筑都是当时中国第一,施工技术和难度都位于世界前列。

  在这些项目的施工管理中,沈俊强以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专业技能赢得了全局上下的一致赞赏。几年之后,又一个机会降临在了这位年轻的建筑工程师身上,1989年,沈俊强成为中建三局第一批公派日本大成建设学习的专业人员,可在临行前,他面临了人生的又一个艰难抉择。当时中建三局正好承接了上海世贸中心大厦项目,合作方也是一家日本公司,沈俊强是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他要是走了,就意味着这个项目要另派他人,而当时中建三局并没有替换他的合适人选。为此,领导找到他,诚恳地请他自己做出选择:要么去日本学习,要么留在项目上。这个抉择对年轻的工程师来说确实太艰难了。要知道,当年,出国深造学习对年轻人来说诱惑力太大了。连续几个不眠之夜,年轻的建筑工程师做出了抉择——留在项目上。时隔多年,回想起那个决定时,沈俊强说:“去国外学习自然是好的,有荣誉,还可以镀金,但我觉得在项目上我学到的东西会更多,而且当时的合作方也是日本人。而那个项目是一个重点项目,离开是对工程和单位的不负责。我觉得我学到的丝毫不比出国少。”

  “离开是对工程和单位的不负责”,这是一个年轻建筑工程师的心声,语句平淡,但字字铿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万事有舍才有得,一年之后,上海世贸大厦圆满竣工,工程获得了钢结构施工技术一等奖,沈俊强本人获得中建三局年度优秀工程管理奖。

  1993年3月,时任中建三局工程处管理副主任的沈俊强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三个抉择:处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向他敞开了胸怀。差不多是同一时间,他的履历表同时放在了当时深圳最有实力的两家集团公司老总的办公桌上,其一是深圳华侨城集团,其二是深圳奥康德集团。两家公司正雄心勃勃向地产进军,面向全国网罗人才。两家公司开出的条件各有千秋,共同的特点是都非常优厚。当时已有家庭的沈俊强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最后选择了奥康德集团,在这个南国海滨之都,翻开了自己崭新的人生画卷。

专业专心  成志成城

  事实证明,不论是对奥康德集团还是沈俊强个人,1993年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一切都将重新开始,这一年,沈俊强刚刚30出头。环境是陌生的,但对于一个工程专业人员来说,10年的工程管理工作经验使一切都那么驾轻就熟。刚来的第一年,奥康德集团将当年开发的一个最大的项目——佳宁娜友谊广场交到了沈俊强手里,他出任了这个工程的甲方代表。

  佳宁娜友谊广场是当时深圳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一个工程项目,技术难度和施工难度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面对挑战,沈俊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让沈俊强充满了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特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开放的管理观念更让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他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流程,并大胆地应用到了现场施工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佳宁娜友谊广场工程提前一个月竣工,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都达到了优秀。沈俊强在深圳首战告捷,为自己和集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谁都知道,这份答卷后面,这个年轻人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工期最紧的时候,作为甲方代表,和自己的团队在工地上曾经连续坚守了19个小时。世上没有幸运儿,任何荣光和成功背后都有艰辛的努力做依托。所以直到今天,沈俊强在企业的高层会议上还是一再强调:“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踏实!”实践出真知,没有丰富的经历,就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佳宁娜友谊广场的成功,让集团上下对这个新来的年轻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那个时候在深圳能赚钱的门路太多了,许多集团的老领导感慨地说:“像小沈这样,在当今还能这么踏实的把自己的本专业当作事业来做的年轻人不多了。”面对诱惑和浮躁,能守住自己的追求,成功自然就如期而至。佳宁娜友谊广场之后,大项目接连不断,天龙商业城(深圳东门老街第一个改造项目)、东港中心大厦、嘉多利花园等凡是集团的重点项目,沈俊强一定榜上有名。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8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