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如何适应“李克强经济学”

2013-07-15 190 0
核心提示:让我们忐忑不安的那只无形的手终于真正伸了出来。新一届政府的理政思路,对建筑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大革命风暴的前夜。如果这时


     让我们忐忑不安的那只“无形的手”终于真正伸了出来。新一届政府的理政思路,对建筑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大革命风暴”的前夜。如果这时建筑企业仍然还处在懵懂的状态,那么等到企业灰飞烟灭的那一天,或许才会在忏悔中自责。

  我们看到,这么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实际上一是依靠政府投资,二是人口红利,三是改革红利,四是透支生态。长期以来,很多国有建筑企业处在利益固化的阶层,被国家抱着、哄着“茁壮”成长。

  然而,我们看到李克强总理倡导的改革已经转变为以“存量改革”为主、“增量改革”为辅,进入了依靠利益分配引导资源配置的时代。回过头来看,经过连续不断的高额投资,建筑行业迅速膨胀,中国铁工、中国铁建等建筑巨头的世界排名直线攀升,新挤进的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今天,中东部地区基础建设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末期,如此巨大的过剩产能只能导致剧烈的价格博弈。

  那么,建筑企业还能等待国家“救市”吗?新出台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简政放权”的主导思想,取消了133项审批权,政府不再扮演“奶妈”的角色,把市场的功能还给市场。

  “李克强经济学”标志着真正的“市场经济时代”开始了!

  那么,建筑行业面临的现实是极为残酷的,对过剩产能,政府的态度是“遏制”,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将在市场的调整中,一部分将灰飞烟灭,一部分被兼并重组。而真正有生机的企业将顺利实现“转型”。

  如何转型?“强刺激”的经济时代决不会重演,经济已步入市场轨道。今天,政府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型、成长型、出口型企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将会逐渐走出“关系市场”的阴霾,而企业唯一正确的方向是进入产业链的高端,也就是你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活。只有“初中水平”的企业不要再不懂装懂,多学些真本事,脱离靠“骂娘管理”的大老粗状态;只会“干粗活”的企业要琢磨搞点“发明创造”,弄一些别人不会的玩意儿。

  “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的金斧头,也是“李克强经济学”对建筑企业的沉重期待。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1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