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是否能撬动行业的支点

2013-08-22 146 0
核心提示:建筑设计 网络配图   ● 在一个营销时代,设计和营销之间怎样实现共赢?   ● 面对地产创新,设计师是否具有话语权?   ●

建筑设计是否能撬动行业的支点
建筑设计 网络配图

  ● 在一个营销时代,设计和营销之间怎样实现共赢?

  ● 面对地产创新,设计师是否具有话语权?

  ●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设计师与开发商的差异在哪里?

  ● 房地产调控多年,对勘察设计行业带来哪些压力和问题?

  主持人:毛大庆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

  毛大庆:民族面临文化救赎

  对文化的尊重,就是对知识的尊重。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尊重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就国内建筑设计界来看,中国设计师的感受很明显。

  在国外,我遇到过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一是到新加坡出差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美国的电视频道,全天都在播放高层建筑赏析节目,请到的访谈嘉宾主角基本是设计师,包括纪录片的拍摄主角也都是设计师,而开发商只是有很少的镜头,顶多介绍一下开发商买了什么地、盖了什么东西,说完就没了。给人的感觉是开发商确实很没文化,话筒完全掌握在设计师手中。

  二是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时,一个导游给我们介绍城市,谈到的基本都是各种不同的建筑,而且满嘴都是设计师的名字,每一栋房子他都能讲出是哪个设计师设计的。最让我惊讶的是,所有的房子都标注有设计师的名字。

  反观国内现状,设计费低大家有目共睹,简直快连农民工收入都不如了。而在各种论坛上,只要谈到房子、谈到城市规划、谈到与城市有关的事情,80%以上是开发商在说话,开发商的话语权远远比设计师大。

  这两个社会现象的对比,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这是民族面临文化救赎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

  嘉宾:庄惟敏 中国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庄惟敏:用设计感动人心

  改革开放30年来,几个矛盾摆在设计师面前,一个是设计师跟领导的关系,再一个是设计师跟开发商的矛盾。

  那么,设计师跟开发商的矛盾究竟在哪里?其实,双方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或许还有很多共同的语言。但是,设计师往往希望把功能、理想、生活甚至哲学层面的思想,用建筑语汇表达出来,开发商更多的则是关注产品本身。因此,双方必须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我认为,这个契合点更多的还是在产品设计本身。

  中国设计师之所以总觉得自己像一个被雇佣的打工者,源于设计师本身没有一个很强的社会责任地位,跟国外同行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西方,设计师是客户的置业顾问,而在我国,许多设计师并不参与前期的策划,甘愿放弃自己的责任,反过来还埋怨开发商。

  一个合格的职业设计师,除了要有专业精神,为业主提供服务之外,一定要站在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特别是要关注弱小群体。我反对在高校培养所谓明星式的建筑师。就像时装设计一样,巴黎、意大利发布的时装未必能够穿在街上,大部分设计师还得创造适宜人居的居住环境。

  设计的力量非常巨大,有些设计师是能够感动人心的,而且会感动几代人。

  嘉宾:曹嘉明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

  曹嘉明:好作品需要开明业主

  设计师和开发商的确有矛盾,既是挚爱的双方又是冲突的双方。一个好作品的诞生,必须有一个好的业主。

  在设计作品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也显示出设计师的话语权比较弱,这是整个社会文化层次非常深刻的一个问题,也不仅仅是开发商和设计师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从设计方来说,还是要提高我们的职业感,我们不仅仅是在做设计,而是在设计产品。设计的服务应该延伸,要参与到前期策划中。相对而言,设计师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如开发商,但是如何用我们的设计和技术,把开发商的市场定位做好是我们的责任。所以,从设计单位来说,我们还应该有很多的工作去做。

  房地产调控本身是一个权宜之计,对大的设计院影响并不大。

  一方面,调控主要针对房地产,但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力度仍然比较大,所以设计机构的业务量每年仍然有一定的增长。

  另一方面,调控对一些中小设计机构是有影响的,因为他们以房地产开发业务为主,调控逼迫中小设计单位进行差异化的竞争,谋求在市场上生存,这是目前对设计单位的一种考验。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6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