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顺成防水工程公司总经理戚永顺

2013-09-17 538 0
核心提示:来福士广场。   在共和国的建设谱里,涌现出了千千万万改革者、建设者。他们用智慧之力组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滔滔洪流;他们展现


\

来福士广场。

  在共和国的建设谱里,涌现出了千千万万改革者、建设者。他们用智慧之力组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滔滔洪流;他们展现的是敢争天下先的首创精神。

  戚永顺,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原汉子,在首都建筑界可算是知名人物。他推出的团队建设模式,被北京市有关部门誉为最具实力最有凝聚力的样板模式。由他推行并实施的质量保证体系所承担的近百项工程,项项获市优,16项获长城杯大奖,6项捧鲁班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听了戚永顺的事迹报告称赞他为“防渗治漏、京城楷模、献身城建、增辉中原”。

  戚永顺知名北京建筑界,绝非偶然,可以说是他从坎坷的人生经历中走出来的,所推出的是一帧帧创业史诗!

 

坎坷经历 历练不懈追求

  豫北平原,黄河故道,那可是出了名的盐碱地。戚永顺就出生在这黄河滩域的长垣县总管乡戚寺村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

  戚永顺的童年是在“大跃进”的狂涛中、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中度过的。他兄妹7人,他为长,谓之长为大、事为先。家无长物的四壁,野菜充饥的窘困,使他过早地承受为父母分忧的稚念。到了入学的年龄,他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家中生活拮据而让他放弃上学。父母这种勤俭持家及对他们的鼓励和厚爱,在戚永顺幼小的心灵上,渐渐转化为一种志向——勤奋好学、不辜负父母期望。

  父母的心血,全家人的努力,终于把戚永顺培养成了一个全村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十年寒窗本应有所建树,但十年动乱打碎了戚永顺的大学梦。参军招工,没有份儿;下地干活,何时能挖掉家庭的穷根!经过反复思考对比,戚永顺决定走出黄河滩外出靠肩膀淘金,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1972年的初夏,戚永顺和村里的叔叔哥哥一起来到平顶山湛河区一个窑厂干活。可是,连续干了4个月的苦累活儿,最后只拿到了5元钱。

  5元钱,不吃不喝只够回家的路费。干了4个月,挣了个路费咋回家,如何面对家中的亲人!他想到了本村在焦作的一位亲戚,于是背上行李买了张去焦作的班车票,希望求亲戚给他找一个能够混口饭吃的活儿干。在那里,戚永顺看到外地人在当地做木工活儿的比较多,于是他就主动给做木工活的师傅拉下锯、打下手,渐渐地掌握了做木工活的初步技术。他借钱买来了做木工活的工具,开始比照别人做的家具自己做。慢慢地,凭借做的木工活儿做工精细、质量高的好手手艺,他在当地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木匠师傅。

  有手艺就有人愿意雇用。戚永顺终于在一个承接了焦作粮食储备库基建任务的建筑老板处找到了工作。这工程砖木结构,混凝土封顶,科技含量不高,但质量要求极严。因为要储存粮食,万一漏水可是不行的!工地上,戚永顺掂灰兜、运砖头,从不偷懒。因而工地上六个班,六个班的班长都抢着要永顺做搭档。老板看永顺有头脑,又舍得出力,就分配他到木工班打架木。尽管这工作对戚永顺是陌生的,但打下手、拉锯是无需技术。他干着粗活儿,却一直在琢磨着技术要领,特别是撑脚、上部槌眼。他不仅熟练其要领,还对架构比例、坡度构成最佳点有所创新。在1976年粮库突击改建中,戚永顺和工友们一起制作了架木近百座。

  这个工程结束后,又一个工程开始了。在焦作曲剧院工程开始施工后,包工的老板让戚永顺做木工班长。对这一难得的机遇,戚永顺激动不已。他凭着有头脑、善用心、技术好,第一次挑大梁独当一面,绘制的架木一次成功。

  社会的文明进步推动着传统造势的裂变,技术改新反作用于现实需要。随着新型预制板材全线推广,浇铸防雨治漏成为新课题。好在这一新生事物还没定性的成熟的理论定位,一切是自我摸索,有效则成!施工队在曲剧院工程的施工中,按照实用有效的原则,进行改制,从工序上也从实际运用中启用了油毡、沥青等新型产品。从木工转行泥工预制房顶的戚永顺对防水工序也有了模糊的认识。这为戚永顺在首都建功立业,并奏响风雨兼程补天歌注入了质的基础。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0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