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楼偏爱湖北建筑工 七成高楼属湖北造

2014-02-12 90 0
核心提示:  古有巧匠鲁班,今有建筑鄂军。   在全国乃至全球建筑版图上,湖北建筑工绝对算得上是一支响当当的队伍。据我省住房和城乡


  古有巧匠鲁班,今有建筑鄂军。
  在全国乃至全球建筑版图上,“湖北建筑工”绝对算得上是一支响当当的队伍。据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初步统计,目前,仅国内的湖北籍建筑从业者就高达280万人,其中在省外打拼的超过百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京津和海南等区域,并在全国建筑行业中呈供不应求之势。
  赚钱不容易,建筑工赚钱更不容易。“建筑鄂军”到底凭什么享誉全国?建筑行业各工种的收入究竟如何?今日,请看本报为你一一道来。
  国内300米以上高楼七成湖北造
  手艺过硬和良好平台成就“建筑鄂军”
  再过三天,35岁的刘永就第16次背起行囊,坐上南下的火车,目的地深圳。由于常年待在南方,刘永坦言已经有点不适应家乡的冬季,“活都做不完,现在每年差不多能挣20万元”。
  刘永只是数以百万计的“建筑鄂军”中的一员。
  上世纪90年代,深圳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的速度,将中国建筑由一般超高层带上与世界摩天大厦相媲美的国际领先水平,这创造者正是来自湖北的建筑军团—中建三局。
  此后,从492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到597米天津“117大厦”,再到606米武汉“绿地中心”,湖北建筑工不断刷新着中国城市的新高度。
  “近十年来,我们承接了25座300米以上高楼。”昨日,中建三局某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称,以建超大、超高项目而闻名建筑业界,“目前,国内超过七成的300米以上超高层都是中建三局承接的”。
  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初步统计,目前,有280万湖北籍建筑工劳作在祖国的大小工地上,省外大约110万人。其中,东三省约有50万人、京津地区接近20万人、海南省大概在9万人。
  业内人士分析,湖北建筑工人之所以受中国高楼偏爱,一方面是他们手艺精湛且能吃苦耐劳,加之有着像中建三局等这样良好的平台,使得“建筑鄂军”在国内可圈可点。
  东三省抹灰的泥瓦匠多为孝感人
  普通技术工一年能挣六七万
  在家过完年,孝感杨店镇的杨建国并不急着出门务工。“每年清明过后去哈尔滨,干上半年再回家。”杨建国告诉记者,他17岁跟着老乡去哈尔滨当泥瓦匠,至今已近30年的时间,从小工到技术工再到包工头,收入一路看涨,去年一年赚了30多万元。
  杨建国的施工队有近40人,全部来自同一个镇上,像他这样的施工队杨店镇还有许多,“我们这儿几乎家家户户都干这个,在东北每栋施工的大楼里都能碰着老乡”。
  数据显示,2012年孝感外出务工人员累计达到130万人,仅从事建筑劳务人员就超过40万人,其中仅去东北三省的泥瓦工就多达10万多人,目前孝感建筑劳务已成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
  现在,杨建国的订单基本上都来自于老主顾或熟人介绍,一年一般能做3个项目,今年的订单早在年前都订满了,过去就能直接干活。杨建国说,由于北方天气限制,泥瓦匠的工作只能做半年休半年。施工队里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一个月能拿到一万多,一年能挣六七万。
  石首人占据全国建筑防水八成市场
  形成防水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到施工的产业链
  在湖北外出务工的建筑工大潮中,石首南口镇邹国栋就是其中一员。邹国栋在广州从事建筑防水,他不跟工头,也不跟工程队,而是自己揽活干,属于建筑工中的“个体户”。
  今年邹国栋不是一个人出门,而是带上了两个徒弟,自己的儿子和侄子。“村里做防水的都是一个带一个。”老邹说,石首人做防水做出了名,还带动了不少周边县市的人从事这个行当。
  据悉,在石首每年约15万外出务工人员中,有10万人都是从事建筑防水的,石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建筑防水之乡”的称号。依靠这个劳务输出品牌,不仅带动了10万人的就业,而且每年还会创造十几亿元的收入。目前石首人已经占据了全国建筑防水产业70%到80%的市场,形成了从防水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到施工的产业链。
  石首建筑防水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石首建筑防水第一人刘克清。
  三十年前,刘克清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建筑防水行业,随着业务发展壮大,他把越来越多的老乡带到了南方,并在石首开办了一个防水材料生产基地。
  建筑防水是个技术活,做得好坏很容易看出来。让邹国栋骄傲的是,经他手里做的建筑防水持久性好,没出过问题。由于口碑好,老主顾和回头客很多。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6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