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螺旋钻机控制桩位偏差,满足规范要求
某钻孔桩工地,自地表向下3~4 m范围内堆积了一层厚厚的铁礁石,质地坚硬。人工埋设护筒费时费力,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须用螺旋钻斗直接开孔。但由于铁礁石质地坚硬且胶结性好,钻进时引起钻机的巨大摆动,桩位偏差达30~50 cm,大大超过规范要求。经过多次实践分析,进行如下改进:首先放弃原螺旋钻斗,改用筒式钻斗直接钻进,并在筒式钻斗筒底沿周向等距离焊接锥形钻齿,变桩心钻进为桩边圆周环切,受力均匀;然后在操作时先将钻杆转速开到1挡,并实行间断性加压钻进,轻压慢转,控制回次进尺,不断检查桩位偏差并及时调整。待进入铁礁石层约1 m后,钻斗在孔内已形成导向,此时将转速开到2挡,恢复正常转速进行钻进。实践表明,不仅桩位偏差全部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工效提高了近4倍。
3.2控制回次进尺,提高工效
无循环旋挖钻机采用钻斗直接取土的工艺,在大口径桩孔的施工中优势最为明显,而在小口径桩孔的施工中就显得捉襟见肘。由此,我们摸索出回次间断性连续钻进方法,即每进尺10 cm,空转2~3转,回次进尺控制在30~40 cm,提钻卸土。此时进入钻斗内的粘土在钻斗内形成一个不连续的整体,加之有泥浆的隔离,粘土与钻斗筒壁的附着力大大减小,钻斗开盖后卸土非常容易。实践证明,从开孔至通过该粘土层仅需30 min,工效提高了近6倍。
3.3控制提钻速度,保证成孔质量
R412型钻机采用单滑轮单钢丝绳提升(提升力约为120 kN),回次提钻时间很短,工效较高。但对于砂层或其它稳定性较差的地层,由于提钻速度快,使得钻斗在瞬间形成活塞,造成下部的短暂真空,抽吸垮孔,不但影响了成孔的质量,而且加大了砼的灌注量。为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在钻斗底部径向对称地焊接一定厚度的铁块,加大钻斗上下直径差,以减少斗体对孔壁的接触与扰动,变面接触为点接触;在操作上,每个回次进尺完成初始提钻时,降低提钻速度,将抽吸作用降至最低,提升约5 m后改为正常提升速度。
总之,钻机的操作较为简单,但操作规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与工程成本。尤其针对不同地层采用的操作规程需不断总结研究,合理的操作规程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