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余载磨砺 铸就科技双锋
2014-02-14
139
0
核心提示:《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填补了我国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标准空白。《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工法》对防治城市内涝、管
《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填补了我国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标准空白。《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工法》对防治城市内涝、管网淤塞将发挥标本兼治作用。
20多年的研发、20多年的磨砺与坚持,中恒的地基处理技术创新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见证了我国岩土工程的历史巨变。1990年,中恒建设集团(时为南昌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一支建筑科研队伍来到珠海,面对这座由大海填起来的城市所面临的地基沉降和管网淤塞所带来的城市内涝及高额的工程造价施工成本,让中恒人萌生了要破解这两项技术难题的决心。从此,中恒人带着这个决心,在珠海、南昌、景德镇等全国各地的工程施工项目中开始了长达20多年反复的技术探索和实践总结……
8月22日,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旨在扩大我省岩土工程技术影响力,打造我省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标杆的“2013中恒建设岩土工程科技高峰论坛暨国家标准和工法新闻发布会”在昌隆重举行。
会上宣布了我省建筑企业——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明编撰的《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工法》、《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先后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工法和国家建设行业标准。《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工法》对防治城市内涝、管网淤塞将发挥标本兼治作用;《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则填补了我国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标准空白。
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在发布会的主旨演讲中表示,该项国家标准和国家工法在国内地基处理、桩基施工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它的出台起到引领全国岩土工程行业研发与施工相结合的标杆作用,在地基与基础工程领域掀起了“技术革命”的浪潮。王院士说,这个标准就是为国内行业服务的,哪些需要做的,哪些不需要做的,如何从安全、从质量等等方面来定义,标准和工法都有明确规定,可谓是行业的“指南”。
这标志着我省建筑科技创新成果首次被纳入国家标准和工法及我省建筑科技创新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开创了江西建筑施工企业主编行业标准的先河。
瞄准管网淤塞 践行节能环保高效
在中恒的主导编撰下,《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终于问世。该规程根据中恒多项地基处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科研成果,历经三代改装组合,四年编制而成。在2011年专家审查会上,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地基基础研究所、同济大学等单位20余名国内顶级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该“规程”填补了我国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标准的空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的社会效益,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满足了当前我国工程建设的需要。2012年9月被住建部正式批准为国家行业标准,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的工艺特点为:(1)采用柱锤进行超深部强夯,加固深度可以达到15米;(2)再采用中等直径的中型锤进行中层强夯,加固了3—8米深的土层;(3)最后采用大直径的夯锤强夯,加固了3米以上的土层。其主要优点有:(1)可加固深层的填土、软弱地基或大块石填方区;(2)针对深层填土层,普通强夯工艺需要采用超大型设备施工,而组合锤工艺只需要中型的强夯设备即可实现,而且加固效果更好;(3)组合锤可充分利用所填的土方或石方为加固材料,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4)其效益高,造价低。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工法》,是中恒发明编撰的又一新型桩基基础施工工法蓝本,于2011年上升为国家级工法。该技术在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工艺领域中位列国内领先水平,起到引领全国岩土工程行业研发与施工相结合的标杆作用。该工法与普通钻孔桩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的桩身质量更可靠;(2)成孔时无需泥浆护壁、为部分挤土桩,桩身与桩周土的摩擦力更大,不排污、环境保护效果更好;(3)采用无沉渣钻头,沉降量小,桩端承载力更高;(4)施工速度快,能大大缩短施工工期;(5)工程造价低,是取代普通钻孔、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最佳桩型。(6)真正达到了无泥浆,无垃圾进入地下管网,对防治城市内涝,防止地下管道堵塞发挥着标本兼治的作用。
人才是发展之本 创新是企业之魂
工程建设是高耗能行业,中恒人始终把“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程期限”作为公司上下的共同奋斗目标,秉承“包容、担当、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科研人才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该行业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服务社会树立了标杆。
“人才是发展之本,创新是企业之魂”是贯穿中恒科技兴企的一根红线。中恒的建筑科技创新在这根红线的指引下,涌现出一批先进的地基科研人才,如聂吉利、刘献刚、马春根、徐升才、邵忠心、曹开伟、徐东辉、熊小林等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以“专业加专注”的毅力,以“担当加奉献”的精神,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的建筑科技研发成果:包括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混凝土咬合桩,全夯式多头扩底桩、扩底灌注桩,大口径超长旋挖钻孔压灌桩,柱锤强夯置换基坑支护工法,无噪音管内夯扩压灌扩头桩施工工法,旋挖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等。荣获国家建设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两项,国家级工法5项;国家专利27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银奖2项;国家发明创业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发明奖2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发明奖3项。
中恒创新的这些国家行业标准、专利与工法,大幅度提高了桩基、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已在大量的工程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检验效果。
2000年,中恒的科研成果为红谷滩的城市建设打下第一根桩。2012年,中恒以地基基础科技创新为核心、国家行业标准为引领,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江西中恒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标志着 “中恒建设”科研与应用的全新平台打造完成。以采用中恒独创的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和新工艺工法施工的万达新城、南昌建设大厦、九里象湖城、伟梦清水湾、奥林匹克花园小区、武警水电二总队等大批代表性的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成为中恒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一个个佐证。
中恒的创新技术,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开花结果,推广至今,完成的施工总建筑面积已超过3000万平方米,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