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问题

2015-07-06 125 0
核心提示:做好岩土勘察中的地基处理工作,有助于为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岩土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展开了论述。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丰富,地质情况异常复杂,不同建筑工程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必须查明地质类型、分布规律等基本情况,以便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科学的工程设计,最终确保整个施工质量。如果不重视岩土勘察对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必将造成设计参数的不合理,对施工质量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1岩土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主管重视不够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化,建筑质量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现实中因地基引发的工程事故和经济浪费问题却非常普遍,究其根本就是忽视了岩土勘察对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一些业主为了节约建设费用而盲目缩减岩土勘察成本,勘察单位为了中标也胡乱压低竞标报价,而一旦成功竞标,为了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故意减少实地勘探、野外测试等关键环节,最终造成建筑工程勘察工作流于表面,无法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甚至存在不勘察而以相关勘察资料作为依据,在未能获取真实的一手资料情况下,以失真的数据进行工程设计,最终造成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失误或浪费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1.2越级承揽的问题

目前,我国勘察行业尚未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存在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市场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企业之间缺乏有序、合理和规范的良性竞争。造成一些勘察单位违法相关资质管理规定进行越级承揽业务的问题十分普遍,而这势必会造成最终勘察结果所得数据的失真性,造成后期基础设计失误而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质量安全隐患,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技术交底不够

目前,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而基础设计是两者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要想实现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就必须将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视为一个整体,而实际中两个单位仅仅依靠勘察报告实现交流,在进行基础设计时过于依靠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数据,而不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实地调研,没有真正掌握地基条件,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勘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互通有无,加强彼此的技术交底,同时还要加强勘察队伍的建设,提高岩土勘察的专业水平,尽量避免出现技术和经济相分离的问题。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2.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处理

岩土工程所用合成材料是土工聚合物。这些类型材料重量小、施工方便,且连续性能比较好,具有反滤、排水、加固等作用。对于地基处理时,要将土工合成材料埋设于地基或边坡处,使土体变为弹性复合体,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由于土工材料具有抗拉性和耐腐蚀性、渗透性,且重量会比较小,因此能节约很多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土工合成主要适合在挡土墙加固,可以有效避免河道护坡被其冲毁,公路及铁路加强层中,可防止路基下沉,软弱地基加固,可加快土体的固结。

2.2砂石垫层处理技术

将基础底面下层的软弱土挖掉,然后夯实基础底面,再用无腐蚀性且级配良好的砂石分层夯实基础面,使之变成基础力层,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这样的地基处理方法则为砂石垫层法。通常情况下,在地基的沉降量中,浅层沉降量占较大份额,故夯实时必须在具有一定厚度的置换层进行。砂石垫层属于持力层,拥有较强的应力扩散作用,能明显降低垫层下天然土的压力,且可减少下卧层的沉降量。因为砂石垫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故能促使基底下空隙水压力的快速消失,使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大大增强,有效避免了塑性破坏事件的出现。砂石垫层地基处理法虽然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操作时应注意一个问题: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验收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垫层压实度要满足要求,回填砂石的材料应有良好的含水率,基坑内应分层铺设夯实,确保地基的均匀性。在对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时,通常会采用钢筋贯入法与环刀取样法。

2.3夯实水泥土桩地基处理技术

夯实水泥土桩地基是在夯实灰土挤密桩的基础上创新并发展起来的一复合地基。该地基处理技术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用小型成孔机成孔,接着将少量水泥与土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分层填入到孔中并夯实,使之变成水泥土桩。在水泥的胶凝作用下,桩体强度与整体性均得到加强。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可将地基承载力提高80%以上,成桩不需要太多灰土桩施工机具,操作简单、所需费用少,对于地下水位上及含水率在13%~23%的湿陷黄土、新填土等软弱地基,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2.4强夯技术

该技术是加强地基的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国内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且加固领域也不断扩展,在高回填土、碎石土、黄土等地基的加固中也有应用。与此同时,该技术还能有效防止粉质黏土或粉砂液化。值得提醒的是,对于软土、饱和土或含水率较大的回填土地基,因为很难控制其夯位,且夯击沉降量较大,处理时难度相对较大。采用该技术时应注意一个问题:务必确定施工的技术参数,包括最佳夯击能、夯击遍数、单击夯击能等。实践证明,强夯法需要的设备较少,且相对简单、投资少,主要适合用在软弱岩土的处理中,能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如果是在市区岩土地基的处理中,则应谨慎选用强夯技术,避免对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2.5挤密桩法

该处理技术比较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为黄土、素土或杂填土的地基。这种处理技术要严格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开展,提前在相应部位布置桩孔,然后用灰土或土对其加以填装,在填装过程中要不断夯实,以达到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灰土有助于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加强防渗水性,同时能够有效弱化地基土的湿陷性,所以,要结合地基的实际状况合理选择挤密桩法这种处理技术。

2.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技术

CFC桩也就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在沉管碎石桩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技术,操作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在沉管碎石中参入适量的石屑、粉煤灰及水泥,接着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均匀,使其成为桩体。在粉煤灰与水泥的胶凝作用下,桩体强度与整体性都会有很大水平的提升。和碎石桩不同,CFC桩不但融合了柔性砂石桩,还融合了刚性混凝土桩,强度较低,但能充分利用桩体间的承载力,然后将荷载传输至深层的地基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比天然地基高出很多,且大大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一般情况下,这类型桩体桩径约为400mm,长约为25mm,施工工序仅比沉管碎石桩多出一道搅拌工序,两者相差不大。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灌注方便、质量易控制、费用少,能够节约大量的水泥,特别适合用在粘土、粉土、砂土等地基的处理中,是较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岩土地质勘察和处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而应在充分分析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最终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在选择方案时,要挖掘地基潜力,对多种方案比较分析,然后选择出经济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25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