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桥梁建筑施工软弱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2015-07-07 223 0
核心提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桥梁道路建设也越来越完善,随着桥梁道路的建设规模的扩大,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桥梁道路软弱基地建设这一方面对于技术的要求尤为严格,软弱地基在桥梁道路工程当中是最为关键的根基,对此,本文就道路桥梁建筑施工软弱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概述

  受我国地理因素影响,软弱地基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诸如山区地带、沿海地区以及内陆平原等,软弱地基的存在给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施工带来了诸多影响。软弱地基的存在不仅给道路桥梁施工带来技术上的难题,还会额外地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同时一旦软弱地基处理不好,还可能引起道路桥梁质量问题,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所谓的软弱地基,是因为其地基结构是由杂填土、淤泥土、冲填土或高压缩性土层等构成的。这类地基一般具有透水性较差、压缩性强、强度低等特性,不适合在此地基上进行道路或者桥梁建筑施工。但有时候为了满足道路交通的需求,不得不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道路桥梁施工建设,那么必须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使其透水性、压缩性以及强度都满足道路桥梁建设施工设计需求,方可施工。如果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中没有对软弱地基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因地基问题引起地基发生超出自然沉降范围,导致路面或者是桥梁路面塌陷、桥梁结构出现裂缝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有地基沉降引起的路面塌陷或者桥梁结构裂缝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将影响车辆的正常行车效果,甚至会酿成更大的安全事故,危机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道路桥梁建设时,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道路桥梁地基的稳定性,控制好工后沉降差和工后沉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道路桥梁施工实践经验,结合道路桥梁软弱地基的特点,浅谈了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处理措施。以期能对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二、道路桥梁建筑施工软弱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1、CFG桩法。通常所说的CFG指的是碎石粉煤灰混凝土桩,其前身为房建基础工程的沉管灌注桩,在建造过程中多采用锤击力、振动力、静压力将一端暂时堵住的无缝钢管沉入到地基中指定的位置,钢管中灌入事先搅拌好的水泥混凝土,在浇灌过程中,要同时进行震动和钢管的拔出工作,以此形成钢筋笼与混凝土共同形成的桩柱,此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的建造工程中。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可以适当地取消钢筋骨架,这是由于公路桥梁的主要要求是涵台背与涵洞基底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在抗剪切力方面则没有太高的要求,并且在混凝土配置时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加以改变配合比,可以参入一些粉煤灰以此增强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

  以下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在施工前应合理布置场地,确定好搅拌机与料场的位置,减少混凝土出料至沉管加料口的时间,以此完成试桩工作,检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在浇灌过程中,拔管时要做到平稳缓慢。施工完成后,相邻桩时可以采取跳打的方式进行打桩,而且需要对已完成的桩进行保护,禁止重型机械碾压未达到龄期的混凝土。在后续工作中需要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加强抽芯检测与小应变检测,进行结果分析。

  2、水泥粉喷桩技术。将水泥、石灰等固化剂进行均匀搅拌,并与软土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使之成为硬土,将此种技术称为水泥粉喷桩,其所形成的硬土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也就具备了成为地基的条件。水泥粉喷桩可以显著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噪声较小,因此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的软地基处理工程中。

  水泥粉喷桩的质量控制。在进行水泥粉喷桩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施工计划,通常应将粉喷桩的桩直径保持在50cm左右,保证管长能够穿透软土层并且达到持力层内部50cm以上。与此同时,还需要控制好各桩之间的距离,为增强桩的稳定性,可以将桩平面设置为三角形或矩形进行分布。粉喷桩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同样需要进行试桩工作,与CFG桩不一样的是,粉喷桩可以采取连续试桩或者跳跃性试桩,且需保证每次试桩数量必须达到5根以上。

  在制桩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要属原材料的质量,水泥作为粉喷桩施工的主要材料,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不仅如此,还要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工作记录。在进行粉喷桩的检测工作时,桩位、桩长、喷灰量、复搅长度、桩是否进入硬土层都是需要严格进行检查的对象,在检测桩长时需保证成桩一月之后方能进行。

  3、排水固结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地基当中设置排水体,经由排水系统把地层当中含水量较为充分的软土层投下来水进行排除,主要是用加压系统与排水系统两个部分构成的,按照排水体的差异能够将其划分成为塑料排水带以及砂井排水这两种排水方法。排水固结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淤泥粘土地基稳定与沉降等问题。砂井排水主要是对砂井直径D与砂井位置间距L进行确定,这就和土地层当中的含水量紧密相关,所以要对其含水量进行统计。一般说来砂井井距范围是两米到四米之间,其直径一般为二十到三十厘米,平面上呈梅花形布置。

  4、孔内深层强夯法。孔内深层强夯法是指通过施工机具在地基上打孔,在孔内放入重锤。通过分层填料,分层强夯,或者是边填料边强夯,确保其密实性。孔内深层强夯法同其他地基处理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孔内深层强夯法对地基深处的处理是通过孔道进入,自下而上,由深到浅,利用重锤对孔道内的填料进行挤压、夯实。其中,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地基土质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以便使桩体获得托盘状、扩大头以及串珠状等理想形状,利于增大桩体之间的摩阻力。进而使桩体间的土紧密度及咬合程度增加,地基承载力提高。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通常地基的刚度较高,且分布均匀,避免因刚度不均导致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孔内深层强夯法一般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其处理深度可达到30m以上,且受地下水影响较小,沉降变形较小,变形模量高。



  孔内深层强夯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新型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大大地降低了施工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节省了工程成本投入。目前,对于地基孔道内的填充物一般采用建筑垃圾来替代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大大地节约了成本开支,此类技术主要用于红粘土、膨胀土、风化岩、液化土、软弱土、湿陷性黄土、大厚度杂填土以及具有岩溶土洞、古墓、地下人防工事、硬夹层软硬不均等各种复杂疑难的地基处理。孔内深层强夯法可根据设计要求及地基情况,就地选取地基孔道的填充材料,不管是在建筑材料运输还是成本方面都大大地节省了成本投入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通常填充材料主要有灰土、土夹石、粉煤灰、砂卵石、毛石、砂、素土、工业无毒废料、建筑碴土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填充材料,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制成不同规格的DDC桩。另外,在施工方面,孔内深层强夯法具有以下优点:施工快,噪声低、振动小、施工技术难度小且遇到质量问题宜控制。同时此类技术施工不受季节限制,避免了因气候因素导致工期延长、影响建筑工程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软弱地基承台开挖支护技术。在如今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C20混凝土作为支挡进行软基开挖支护工作,此工序还需要在软弱地基中打入钢板桩,操作难度较大且工序较为复杂,导致其应用比较少。相比较以上方法,软弱地基中打入钢板桩的方法具有施工简便、安全稳定、造价低廉、施工时间短、可以反复利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地基承台开挖支护技术过程中,施工人员须严格按照测量放养、钢板桩试拼、钢板桩插打施工、挖掘机开挖、人工清底、垫层及承台主体结构施工、钢板桩拔出、路面养护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虽然地基承台开挖支护技术中的钢板桩可以反复使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插打过深、挖掘开挖尺寸过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钢板桩的反复使用,因此需根据承台的大小来进行确定基坑开挖平面尺寸,同时可以依据承台大小适当增加每边的长度,以避免钢板桩被软地基挤压变形导致无法施工。在进行基坑支护时,需要对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锁口拉森钢板进行防护,此过程需要参考钢结构的施工规定,采用相应的工字钢焊接工艺。

  由于路桥一般跨度比较大,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复杂,为保证软件处理质量以及更好的配合工期、施工现场组织、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常常会选择使用多种软基处理方法,如蚌埠市五河县城西环线公路工程,路基底有1.5m-6m厚淤泥质下卧层,一般路段采用袋装砂井配合堆载预压施工,排水层采用中粗砂并铺设双向土工格栅以加强路基强度;管涵底及两侧30m范围内除采用一般路段施工方法外,为加强管涵整体性和稳定性,亦采用了CFG桩法施工,并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他组合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结束语

  随着我们桥梁道路事业的发展,我们更加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视,一旦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往往就会导致道路不均匀沉降,甚至会破坏路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材料、新技术都被应用到了桥梁路建上面,如果想要有效的处理好软土地基,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优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志萍,王迪.小议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

  [2]徐达晖,陈国彦.论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3.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9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