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法的应用研究

2015-07-08 121 0
核心提示:强夯法施工具有设备简单、工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进行强夯之后,地基强度、稳固性以及均匀性均能满足要求,并且可以进一步满足高等级建筑地基的施工要求。本文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湿陷性黄土工程概况
 
  湿陷性黄土一般为黄褐色或者黄色,在黄土中,粉土含量占65%左右,并且含有大量的硫酸盐、碳酸盐。湿陷性黄土的天然孔隙比在1左右,比较大的孔隙可以用肉眼看出。湿陷性黄土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有着较高的压缩特性;第二,有较强的湿陷性。当湿陷性黄土地基受到压力时,经过水的浸泡土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下沉。因此,对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要采取把地表水进行拦截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防地表水发生渗漏,避免地基的底层由于湿陷下沉,在它的地面排水沟渠、地下排水构造物上要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土层如果压缩性或者湿陷性较强,并且路堤的自重力高于允许的承受能力时,要考虑在这两种压力作用下会造成压缩下沉,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要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之外,还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及工程特点,采取强夯、重锤夯实、换填等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在这里,强夯法又可以叫做动力加固法,在采用强夯法进行施工时,用起重机把重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来,在自由坠落的过程中形成一股强大振动能量以及冲击力,这股力量对地基进行强夯,促使地基的深层或者浅层都能受到不用压力的加固作用,使地基变得更加稳定,在强度以及稳固性上都能够达到要求。
 
  二、强夯法施工
 
  1.强夯法施工工艺
 
  采取强夯法进行施工,目前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对现场进行实验取得施工参数,获得一定的数据,然后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使地基的压缩性、地基承载力、加固深度等都能达到要求,再结合工程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各方面的特点,对强夯法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因此,强夯法一般涉及到的内容如下:①单点夯击的参数。经过试验对单点最佳夯击能量做出判断并决定,由工程目标值来决定夯击的遍数;②对夯点进行布置,然后确定夯点间的距离,夯点间的距离可以是夯锤直径的两倍左右,而单击夯点则按照梅花形的图案来进行设置;③取得强夯效果之后,可以在现场进行检测,可以根据要测试的项目来准备仪器。
 
  2.强夯法的操作要点
 
  ①进行单点试夯。不同的地基的要求不同,因此,要根据地基的特点,对最佳夯击的次数、能量进行确定;对夯击次数与夯沉量的关系进行记录;记录累计夯沉量和夯击次数的百分比关系;然后进行相关的测试,对于施工参数要确定下来,然后指导施工;②对场地进行平整。在进行平整时,平整度一般要求小于±10cm;③对夯击点进行定位。采用经纬仪测量10m×10m的方格线,然后在方格线内进行布点,采用石灰线把夯点划出来;④用强夯机进行单点夯击。首先要把夯击的次数确定下来,然后根据次数进行夯击,当进行到最后的两击时,平均下沉量要小于5cm,当所有的夯点都完成后,使夯击离开场内,采用推土机进行平坑;⑤最后,对地基的承载力及密实度进行检测,验证强夯所取得的效果。
 
  三、工程实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其地基地质概况比较复杂,地形的变化明显,并且具有一定的湿陷性,经过诊断,确定其黄土湿陷等级及类型为Ⅱ级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因此,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以防地基湿陷。本工程地基填土大约在4~5m,再根据持力层厚度的原理,确定其处理深度在3~5m之间。
 
  1.采取的措施
 
  (1)处理的目的: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主要是为了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改变,以便减少土的压缩性及渗水性,使其湿陷性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使其湿陷性得到完全消除或者部分消除,进一步减少地基的工后沉降,使地基不会发生滑塌、裂缝等现象,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2)对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要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首先要根据黄土湿陷等级、处理深度上的要求、材料来源以及施工条件,然后进行经济比较,最后进行确定。地基关设计规范做出明确规定,对于Ⅰ级自重湿陷性黄土、Ⅰ~Ⅱ级的非自重的湿陷性黄土,可以采用冲击碾压或者重锤夯实的方式进行夯击;对于Ⅱ级以上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则可以采取挤密桩、强夯或者孔内深层强夯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在本工程中,由于其湿陷等级与类型属于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通过研究决定采用强夯法的办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2.强夯法施工重点及技术上的要求
 
  (1)基本原理
 
  当土体受到巨大冲击力的作用时,在土里会产生很大的冲击波及应力,此时,土中的孔隙得到有效压缩,土体的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的一定深度内会有缝隙的产生,进一步形成排气通道,土里的孔隙水(气)溢出来之后,土体会很容易发生凝固,使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的压缩性得到有效降低,地基的承载力自然得到提高。
 
  (2)施工重点: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它的范围要比基础的平面尺寸还大,超出基础边缘的宽度不能小于三m。在进行施工之前,要根据原先的设计在现场进行选点,然后进行试夯,如果是在同一个场地,而这个场地土性基本相同,那么,试夯可以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如果出现比较大的差异,那么,要选择在不同的地段进行试夯。在进行试夯的过程中,要对夯沉量进行测量,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能超过1至2cm,或者也可以根据试夯的结果来进行定夺。试夯完成之后,要从夯击结束之后的夯面到底下5~8m的深度,每隔50cm进行取土试验,对土的压缩系数、干密度、湿陷系数等指标进行监测,或者也可以做其他的原位检测。
 
  采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注意夯锤的质量、夯点的布置、落距、夯击的次数等各个参数要和原来进行试夯参数保持一致。一般夯击的次数在两到三遍之间,在进行第一遍夯击时,夯点可以按照正三角形来进行设置,夯点中距以锤底直径的1.5~2.2倍为宜,其他遍数的夯点采用满堂布置的形式来进行。当土的含水量居中时,对各遍夯点可以采用连续夯击的形式来进行,在进行最后一遍夯击时,可以以4~6m的落距把表层的松土进行夯实,或者把表层的松土清除或是压实亦可,在夯面上面则要铺上一层灰土垫层,垫层要具有一定的厚度。
 
  (3)技术上的要求:①对基土的含水量要进行控制。虽然采取强夯加固时对土体的含水量没那么高的要求,不过,基土的含水量对强夯的效果还是有一定影响,在采用强夯法对黄土地基进行施工时,对土体的含水量进行控制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可以对强夯法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土的含水量一般要低于塑限含水量的1%~3%。在将要进行夯实的土地层内,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0%时,要进行加水达到塑限含水量为止;当土的含水量超过塑限含水量3%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土体的含水量降低下来。②控制施工质量。在对强夯的质量进行检测时,一般分为强夯施工过程的检测、夯后检测,检测指标一般指对施工夯沉量的控制、对深度的有效处理。在进行强夯的过程中,一般是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来确定每夯点的夯击次数。当强夯大于6,000kJ时,主夯夯沉量要小于8cm;当强夯小于6,000kJ时,主夯的夯沉量小于5cm;当强夯处于1,000~1,200kJ时,夯沉量要小于2cm。除此之外,夯坑的周边地面不能有过大的隆起;同时,夯坑不要太深,以免起锤发生困难。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所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而言,与其他处理措施进行比较,采用强夯法进行施工不仅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更可以减少工程的造价,进一步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9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