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地基强夯处理施工技术微探

2015-07-09 205 0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电能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因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变电站施工中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其中强夯处理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中针对变电站施工中强夯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强夯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承载力高等优点,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基的抗振动液化能力,在湿陷性地质条件中效果显著,因此近年来在地基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文章中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强夯技术的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
 
  1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工程占地面积约5104m2,地质条件为自然回填土,比较松散,填土厚度约为6.7-8.8m,承载能力低,无法满足变电站建设的要求,需要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针对该地质条件结合变电站设备多、对地基沉降要求高等因素,采用强夯处理技术进行施工,强夯总平面布置见图1。
 
  2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2.1工程地质的主要特点
 
  (1)素填土层厚度较大。场地普遍分布松散状态的素填土,厚度约6.7-8.8m。
 
  (2)渗透性好,素填土以强风化粉砂岩碎块混坡积粘性土为主,强风化岩块块径多为5-10cm,下层为砂质粘土,渗透性好,有利于排水固结。
 
  2.2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变电站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80kPa,压实系数要求达到0.95,通过对当地施工技术力量、施工经验的考察,初步选择桩基和强夯两种方案,但桩基较强夯方案仅地基基础一项就高出造价35万元,且在高填土地基中,桩与填土地坪可能会发生较大沉降差引起地坪开裂,道路和电缆沟下沉,因此最后决定采用强夯方案,处理高填土地基。
 
  3强夯参数的确定
 
  3.1单击夯击能
 
  本工程强夯处理的深度为6.7-8.8m,根据当地的机械能力,决定选取夯锤重15t。由Menard公式可知,夯锤的落距:h≥(D/K)2X10/W,取K=0.6,则h=13.4m,设计取落距15m,夯击能3000kN·m.
 
  3.2夯击次数
 
  根据在试夯场地试夯所绘制的锤击数和夯沉量的关系曲线,在11击和12击,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为3-5cm,实际施工中即以此作为最佳夯击能的控制值。
 
  3.3夯击遍数的确定
 
  本工程采用三遍,第一、二遍为梅花布点,第三遍为低夯能(落距为6m)搭锤满夯。第一、二遍目的是处理深层,第三遍满夯的目的主要是处理表面土层尤其是夯坑之间的空隙。本工程经三遍夯击后,夯击面总下沉量达1200mm.
 
  3.4间歇时间
 
  本工程采用的间歇时间定为7天,从检测的数据看,间歇时间缩短后没有发生异常现象。
 
  3.5最佳含水量的控制
 
  根据确定的夯击能和夯击数,通过试夯,发现本工程填土在含水量为24%时,夯后干重度达到最大、孔隙比最小,即最佳含水量WOP=23%。因此确定施工含水量控制在22%-26%之间。
 
  4施工工艺
 
  4.1施工机械的选择
 
  强夯选用起吊能力为30吨履带吊机,吊钩为自动复位式脱钩器。施工机具主要由夯锤、起重机、自动脱钩器、滑轮组等组成。
 
  4.2强夯施工方法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平整场地、进行高程测量、定位测量、复审测量结果。
 
  施工中的工作:安装夯机,进行第一遍夯击并且夯完后填平夯坑,进行定位测量。进行第二遍点夯,夯完后填平夯坑,进行水准测量。进行普夯阶段,夯完平整土地。结束施工。
 
  测量工作人员按照设计图上的夯击点实地测量,准确测量夯击点,做好相关标记,不允许偏差太大。
 
  单点强夯施工中,首先要把夯机放到指定位置,第二步将夯锤对中,再测量出夯锤锤顶的标高,第三步将夯锤提升到指定高度自由落体,直到夯沉量达到预期的要求进行收锤工作,然后进行下一点夯击。夯点的施工顺序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补土情况等规定,补土的操作和点夯的操作同时进行。
 
  点夯完成后,要根据场地的标高进行补土操作,补土到指定标高进行满夯操作。两遍强夯之间或者普夯和点夯之间应该注意土体内孔隙水的消散,等到水消散后再进行夯击。
 
  4.3强夯施工参数
 
  强夯施工时夯点按3.5×3.5m方形布置,隔点夯击,点夯两遍。第一遍单点夯击击数12击,夯击能为300kN·m,第二遍单点夯击击数8击,夯击能为300kN·m,第三遍满夯,低能量,夯击能为1200kN·m,挨点梅花形夯打锤印搭接1/3,挨点以夯锤直径为准,不得以扩孔边为准,夯后原地整平。
 
  4.4保证加固效果的关键施工措施
 
  为了加快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避免形成橡皮土,提高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整个强夯区的排水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排水沟及集水井采用挖土机原土开挖,沟宽4m,底部低于起夯面1.5m,要求排水沟能保持流水畅通。
 
  5强夯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5.1现场监测的施工效果分析
 
  (1)孔隙水压力监测本次孔隙水压力观测共进行了16个观测点的观测。每个测点设3个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深度分别为2m、6m、8m,埋设后的孔隙水压力计在处读数稳定后,再进行强夯施工。强夯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每天监测一次。由现场监测的孔隙水压力结果分析来看,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较快,一般只要2-3天就能消散,即可进行第二遍夯击,达到了节约工期的目的。
 
(2)夯沉量监测本次强夯施工中对每一夯点的夯沉量及总夯沉量均在1100mm-1300mm左右。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一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大,总夯沉量已达800-1000mm,说明原场地上部土层结构比较松散。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二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第一遍夯击时稍小,说明经第一遍强夯后,软弱土层已得到初步加固。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三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第一、二遍夯击时小,说明软弱土层已得到进一步加固。
 
  5.2现场检测的施工效果分析
 
  (1)夯后试验本次施工完成后对本软基处理工程强夯进行了瑞雷波、静力触探、静荷载、以及标贯和土工参数检测。通过检测可知经强夯处理后场地地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素填土层的土工参数大幅度提高,静载荷试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压实系数为0.95-0.96,填土层的自重固结已完成。
 
  (2)在强夯完成后,展开独立基础的施工。从基坑开挖情况及看,地基土均匀密实,坚硬状,事故油池4.8米深基坑开挖现场边坡按1:0.25放坡,均未出现滑坡和坍方的现象,说明素填土层得到了压实固结。
 
  (3)经过强夯法处理后,上部回填土得到压实,经静荷载试验,经强夯处理后,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10kpa,因此本工程的所有建构筑物基础均采用浅基础,持力层为经强夯后的素填土层,道路和电缆沟道等设施不需采取其他处理方法,节约工程造价。
 
  (4)本工程竣工工半年后进行沉降观测,建构筑物基础的最大沉降量为13mm,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0.0008l,均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所规定的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沉降量允许值120mm,沉降差允许值0.002l)。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在应用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取得了成功,完成变电站工程整个场地自然填土地基处理工程,软弱土层得到压实固结、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场地地基承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本工程设计、施工,总结出了适用于素填土的“先点夯、高落距、处理深层,后满夯、低能量、处理表层”的夯击方式,确立了以不破坏土体宏观结构为原则的收锤标准,形成全面夯实回填土,降低能耗的一整套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桂跃,朱佩宁,杨花海,魏海.回填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检验方法对比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12(01).
 
  [2]胡长明,梅源,王雪艳.离石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参数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10).
 
  [3]吴友仁,吴胤斌,肖承辉,欧柳和.洛比托港堆场地基强夯处理加固效果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2010(10).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1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