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2015-07-09 122 0
核心提示:地基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完善、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尤其有必要性,能够为我国房屋质量和安全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尤其是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为了保证园林景观建筑工程的高水准,需要在园林景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措施进行标准化的监控和管理。然而,地基处理技术的合理运用在施工中很容易被施工人员所忽视,这样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危险。而且地基一旦出现问题,后期处理的技术难度也比较大,更有甚者,可能导致整个工程出现瘫痪。基于此,文章对园林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1.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的重要性分析
 
  房屋建筑施工具有明显的不可逆性,如果问题发生在竣工之后,后期纠正的难度非常大,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对居住于其中的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而地基施工属于隐蔽工程的范畴,埋没于地下,具有不可见性,一旦地基发生质量问题,如沉降、倾斜等,整栋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将不复存在。我国湖南沅江县、辽宁大连复县、四川彭山县等地接发生过因地基问题而导致房屋建筑损毁,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地基直接承受着上部结构的全部重量,上部结构通过墙体和立柱将重量全部作用在地基上,只有地基足够稳固,才能长期负荷着来自上部结构的巨大荷载。一般而言,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可占整个工程造价的20%以上,楼层数越高,所占比例越重,最高可达30%以上。
 
  2.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2.1打夯法
 
  首先我们要在填土层的工作中处理好碎石桩,将地基土的挤密和排水固结等种种工作做好,合理的选择强夯点,利用机械设备的强大冲击力之下,并要根据打入碎石桩的粒径,在护士内部将碎石填入,这时地基的上半部分就会出现一个密实的碎石,再和土的硬壳层以及碎石桩一起称之为复合地基,这样可以加强地基的稳固。另外,在对地基进行强夯过程中,还要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来计算夯击多少次才算合理,比如说,若想保证夯击效果最大化,可以先夯击3次的基础上,再用低能量夯击一次。我们要通过土层的厚度和土层实际的失陷程度来决定土层的深度。我们要综合测评设计量、荷载量、土壤的性质、地基的结构来确定夯沉量,以此来达到我们追求的夯击效果。
 
  2.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
 
  这种处理方式充分的联合了地基土,进而得以共同的构建了复合地基,其主要的优势是可以粉喷桩的侧限约束力加以强化,继而可以充分的发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承载能力。利用粉喷桩上部地基土的变形能力,可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原先已固结土体插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以后所带来的破坏。另外,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和碎石桩的结合,或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相结合处理基地时,都要注意保障桩身在浇灌时的严格操作,要避免出现混凝土密实性以及均匀性不足的问题。
 
  2.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碎石桩
 
  一般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房屋工程的地基沉降情况会受到工程主体的承载能力的大幅度影响,其中包含沉降的幅度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对建筑工作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基本的流程就是要先将泥水对工程的影响情况进行解决,要杜绝孔底积水、孔壁渗水等现象的发生,更要杜绝降低工程质量的情况发生。在处理的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水泵或者防水材料将水排出,以此来提高混泥土的强度。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采用串流筒下料、分层振捣的施工方式,对建筑地基进行振捣、分层浇筑,这样就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桩身的浇筑效率,增加混凝土的渗入程度,最大程度保证施工的质量。
 
  3.现代的地基处理技术
 
  3.1IFCO强制固结法技术
 
  IFCO强制固结法包含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个重要组成成分,这两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就是极大提高固结速率。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大排水通道,同时还能加快固结速率,而它实际上是由一排排砂墙组成的;而加压系统为了加快固结速率,利用真空压力的作用,使得堵截时间有效缩短,从而达成目的。
 
  3.2DDC灰土挤密法技术
 
  首先要指出的是DDC灰土挤密法主要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而在非黄土地区的建筑施工中效果不明显,所以要注意因地适宜选择好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此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是通过改变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从而去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减少地基土结构的变形,从而来提升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具体的原理是:通过螺旋钻机把灰土注入孔中并分层,同时利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在夯实成桩基基础上,反复锤击致使桩直径增大,最后混合构成复合地基。
 
  3.3粉媒灰吹填法技术
 
  粉煤灰的良好透水性,使得其在加固处理以及冲填土地基的过程中,有如下作用:减少加固处理成本、提高固结速率,此外还能极大缩短工期。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比例将淤泥和粉煤灰充填,在确定其均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地基的固结性。
 
  4.工程实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某园林建筑其基础为湿陷性黄土,湿陷评价为严重。由于基础湿陷等级太高,而且厚度很大,面又广,经过多方比较,基础处理方案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
 
  4.2计算承载力
 
  4.2.1灰土选用
 
  为消除部分自重湿陷量和提高承载力,采用2∶8灰土桩挤密进行地基处理,桩身物理学试验可以说明,2∶8灰土桩身强度大、无湿陷性、压缩性较低、成桩效果较好。
 
  4.2.2桩间土的检验
 
采用挤密法进行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不仅对桩身土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对桩间土也要通过成孔侧向挤密,使其消除湿陷性,降低压缩性,增强其强度。从各项指标来看,桩间土经成孔挤密,湿陷性消除,压缩性降低,而且在不同深度的挤密效果差异较小。对桩间土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桩间土的侧限抗压强度为165kPa,与其承载力值比较接近。 


  4.2.3载荷试验情况
 
  根据载荷试验结果2∶8灰土桩的承载力为330kPa。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在饱和自重压力下的湿陷性系数均小于0.013,计算湿陷量△=4.5cm,小于7cm。200KPa压力下的最大湿陷系数(δ)也小于0.013,计算总湿陷量△=5.5cm。说明基础黄土的湿陷性已基本消除。
 
  4.3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运用
 
  (1)做好初期工程勘查工作.在地基施工的起始阶段,相关技术人员首先要对该地的地貌水文条件进行细致的勘察,并对勘察的结果撰写出详实可靠的记录报告。工程勘查的内容多种多样,比如:明确地基基础所处的地理位置,测量地基周边的土质状况与水文条件。工程勘查要时刻围绕工程的相关特点进行,首先要明确勘查的主要任务,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工程勘查还要注意对钻孔深度的有效把握,以确保钻孔深度与地基基础的设计标准相吻合。如果钻孔的深度控制不得体,对地基基础的沉降值的测量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其不能得到精确的数值。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控钻孔的深度,根据地基基础土质适时选取合适的钻孔深度。
 
  (2)制定科学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与传统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设计方案存在一定的区别,现代的设计方案不只是单一地根据技术路线进行施工,而是根据建筑地基的结构样式、土质特性以及水文状况,综合全面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此外,现代房屋建筑的施工上还将施工效益的高低考虑在其中,在设计方案的制定上,不仅要考虑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还要将施工的成本费用,提高工程效益等因素融入其内。在地基基础的设计环节中,对于勘查报告我们要特别重视其中的地基承载力的给定值,在给定的数值上,在根据实际的土压力进行准确计量,当所给出的数值出现不准确时,一定要及时核实并进行实验验证。如果地基基础工程的场地属于天然地基时,我们需要对地基的承载力重新进行计算,使其准确与有效。当遇到地基沉降现象明显并有倾斜现象发生时,一定要迅速中止施工,并及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选取适宜的方案进行补救,减少危险事件的出现几率。
 
  (3)打好地基基础的施工准备工作
 
  1)按照地基土质状况选取恰当的施工手段。按照地基的土质状况选取恰当的施工手段至关重要,当地基土是淤泥,而且上层的土层又相对较稀薄的话,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就要选取恰当的方法来尽量减少淤泥土的干扰。在对方案的选取上,一定要综合权衡当地的地形特征、水文状况、材料供需情况等,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2)地基处理要考虑到地基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其次,在处理地基的时候,应加强其局部结构的刚性及强度,这样才能增大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当我们已经确定处理方法的时候,还要进行合理的测试。3)地基处理要结合工程实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是否人工处理地基,比如,针对地下水位比较深且持力层之上没有流动性淤泥的土质条件,我们则不应使用人工处理地基,而是选取桩基础比较合适。
 
  5结束语

园林房屋建筑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质量的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房屋建筑中地基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实际园林房屋建筑的工程施工中,要针对具体的地基情况,选择采用合适的处理技术,充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在实现园林建筑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园林建筑景观,创造更好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秦伟,朱文兵,温卫军,来庆磊.小议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4,08:227.
 
  [2]赵金锋.浅析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227.
 
  [3]李军.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4,09:86+88.
 
  [4]杨军朋.浅谈房建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J].科技展望,2014,11:54.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4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