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挤淤技术在防波堤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2015-07-09 170 0
核心提示:爆破挤淤( 也称爆破排淤填石) 处理软土地基是通过置换一定深度的淤泥,使地基达到设计承载力和满足地基在一定时间内沉降要求的施工工艺。其优点是爆破作业时间短、车辆通过能力强、堤身推进速度快、工程质量可靠等。适用于抛石置换水下淤泥质软基的防护堤、护岸、海堤等工程。本文分析爆破挤淤的机理与发展,并以实例探讨了爆破挤淤技术在实际工程的应用。

  爆炸法处理水下地基和基础技术简称爆破挤淤,是20世纪八十年代在连云港港口研究发明的国家专利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
 
  本项技术研制成功二十多年来,获得了重大突破,已经成为适应各种环境、条件、解决各种水工问题的软基处理新技术,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为国家节省数百亿元的工程投资。目前已经具有港口工程行业规范。
 
  一、爆破挤淤的机理与发展
 
  1.爆破挤淤的作用机理是:在淤泥质软土地基上抛填石料建设堤坝建筑物时,在抛石体前方一定位置的淤泥中,埋设一定深度的群药包,起爆后,在爆炸震动和空腔作用下,抛石体连同水和淤泥形成泥石流,向爆坑内坍塌,形成一定落地深度和宽度的泥下石体。在其上继续抛填,形成完整的抛石堤。
 
  该项新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大型的挖泥船用来清除淤泥;不需要拖运和倾倒淤泥引起污染和淤泥的回流,造成港口淤积,节省淤泥拖运费;抛石堤前没有挖泥,堤前水深小,波浪小,节省护面面积和吹填导滤层的施工面积;爆破挤淤抛石堤的断面小,节省抛石方量,不需要水上抛石,节省成本;松散的抛石体经过几百次的爆破震动,抛石体密实,工程质量好。缺点是:具有爆破危害,主要是爆破震动和水中冲击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爆破挤淤具有造价省、质量好、施工方便的特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该项新技术研制成功,在连云港港口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连云港的抛石堤全部采用了爆破挤淤新技术。为推广应用该项新技术,交通部成立了联合推广组,向全国各港口推广应用报批爆破挤淤新技术。爆破挤淤新技术的发展包括设备材料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设备方面,我们研制了多项新设备和工艺以满足该项新技术的提高。在装药设备方面,从开始的人工装药,到半人工半机械装药,发展为现在的吊车震动式、挖掘机斜插式、挖掘机直插式陆上装药器;水上采用爆破船补药,一般为套管震动式。我们新研制的分段下沉、分段提拔的套管震动式装药器也获得了国家专利。在装药深度方面,由原来的1m多,发展到18m;装药效率方面,单炮装药时间由原来的12h,缩短到现在的30min;目前的装药工艺可以满足各种水深、各种波浪的布药要求。
 
  3.随国家经济技术的进步,爆破材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我们已经普遍采用了高性能防水炸药、导爆管起爆网络技术等,为爆破挤淤的技术提高和安全施工,奠定了基础。
 
  在爆破挤淤技术方面,我们首先完善了该项新技术,在机理研究、药量计算、施工工艺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满足各种水工工程的软基处理要求,并确保工程质量。该技术在全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也为该技术的总结提高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数据。
 
  二、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某二期工程总长度为2812.78m,滩面标高为+3.15m~+4.90m,淤泥底面标高为-6.39m~-9.99m。围堰地基处理采用爆破挤淤,结构形式为抛石斜坡堤,堤心石规格为10~100kg开山石混合石料,堤顶标高+6.5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
 
  2.爆破挤淤施工工艺
 
  1.主要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设立施工控制点,应设置在不受干扰、牢固可靠的地方。根据设计施工图采用GPS-RTK进行测量放样,设立抛填标志。
 
  (2)堤身抛填。
 
  堤心石采用10~100kg块石,抛填时由堤根开始,向前陆抛推进,石料从石场经自卸卡车陆运至堤头卸料,然后推土机推填进尺。按照设计要求,每次端部爆破的循环长度为8m,我部根据实际工况暂定堤头标高控制在+8.5m左右。
 
  (3)堤头爆填。
 
  当堤心石抛填长度经现场测量人员确认满足要求后,停止堤心石向前抛填并进行堆高抛填,当堤头堆高2~3m后,准备爆破挤淤的施工。在抛填堤头前方一定距离内(泥石交界面前方约1m处),用挖掘机改装的装药器将药包群埋入堤头前方的淤泥下,药包总重量、单药包重量、药包间距、布药宽度、埋药深度等爆破参数均需通过典型施工确定。本工程设计单位给出爆破参数:单药包重量20kg、药包间距2m、布药宽度14m、单炮药包总重量160kg,埋药深度根据淤泥层厚度确定,埋药深度和布药宽度是处理淤泥层的关键,具体情况见图。
 
  药包埋好后,将每个药包的导爆索引到堤头,采用导爆索传爆网络,陆上起爆。爆炸动能将淤泥排开,形成爆坑,同时爆炸的震动效应使淤泥受到强烈扰动,强度大大降低,堤头石料在瞬时内塌落,并沿淤泥强度小的方向滑移。每一次端爆结束后进行堤头补料至设计断面,再进行下一循环爆填。在严格控制进尺和抛填量的情况下,经过循环爆炸和振动,石料落到持力层上,完成了石料对淤泥置换。
 
  (4)堤身侧向爆填。
 
  爆炸置换作业主要由三道工序组成,即堤头爆(控制爆炸深度)+侧爆(控制爆炸断面形状)和爆夯(加强堤脚的稳定安全性),在工程实施中综合考虑,以全面控制爆填堤心石的施工质量。因本工程内侧为吹填区,只进行外侧侧向爆填。完成堤头爆填后,堤身石料基本落到持力层上,但为了增强围堤的稳定性,仍需对堤身外侧进行侧向爆填,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与堤头爆填相同。堤身侧向爆填在堤头爆填后50m后开始,堤身侧向爆填循环进尺取50m左右。
 
  (5)施工过程检测。
 
  每次爆破前后,进行堤身断面测量和抛填量统计,采用自沉和爆沉累计算法及体积平衡法等分析,发现与设计有偏差时,及时调整抛填和爆破参数。 


  3.布药工艺。
 
  第一,设备配置。本工程原泥面一般在+4.12m~+5.04m,淤泥厚度为11.3m~14.12m,布药深度在7.53m~9.41m,选择陆上挖掘机成孔装药的施工方法。主要设备为挖掘机改装插药器。装药仓:长度约1.5m,管径约为220mm,装药杆长度为12米,管端设开关门。
 
  第二,药包制作。炸药品种采用散装乳化炸药,主要是考虑炸药的防水,而且乳化炸药在药包加工过程中不易散落。导爆索采用防水塑料导爆索。
 
  第三,起爆网络。首先把非电雷管插入药包中,然后将药包埋入泥中一定深度处,同时将导爆索引出水面,并与主导爆索相连(并联),导爆索可用单股或双股,最后用电雷管起爆。
 
  4.爆破挤淤参数设计
 
  (1)爆炸参数设计。
 
  第一,堤头爆填设计单炮进尺:8m;药包间距:2m;药包个数:8个;单药包重量:20kg;药包埋深:7.53m~9.41m;布药宽度:14m;单炮药量:160kg。第二,堤身侧向爆填(外侧侧爆)药包间距:2m;单药包重量:20kg;药包埋深:7.53m~9.41m;药包埋设平面设置:泥石交界线外1m;一次处理长度:50m。
 
  (2)抛填参数设计。
 
  根据爆炸处理软基的特点与抛填要求,端爆的抛填进尺按8m控制,堤头范围内进行加高处理,顶部高程按+8.0~+8.5m控制,具体的抛填参数如下:第一,端爆。堤头高程:+8.5m;单循环抛填长度:8m;堤顶宽度:10m(外侧7m,内侧3m)。第二,侧爆(围堰外侧抛填)。堤顶爆前抛填标高:+8m;堤顶爆前抛填宽度:10m;堤顶爆后抛填标高:+6.5m;堤顶爆后抛填宽度:6m(轴线内侧3m,外侧3m)。一次处理长度:50m。
 
  5.影响爆破挤淤抛石围堰落底效果的因素。
 
  通过现场施工管理,发现在爆破挤淤施工中存在以下因素,影响爆破挤淤围堰落底的质量。
 
  第一,堤头需超高、超宽抛填,超抛的堆载高度为2.5~3.0m,宽度3~4m,有时达不到堆载高度、宽度的设计要求。堆高时应采用缓坡向上推的原则进行。同时应严格控制好堤头爆填的循环进尺,避免超进尺作业。
 
  第二,布药宽度、布药孔数、布药量、布药深度,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布药的质量。
 
  第三,药包埋设位置,一般规定药包布设在泥石交界面外1m处,不能距离堤头太远,影响爆破效果。
 
  6.爆破挤淤抛石围堰的质量检测。
 
  爆破挤淤抛石落底深度和落底宽度是保证围堤稳定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围堤的稳定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爆破挤淤抛石堤检测方法有体积平衡法、钻孔探摸法、探地雷达法、地震映像法、瑞雷波法等,本工程采用探地雷达法进行质量检测,同时辅以钻孔检测进行校核。
 
  爆破挤淤处理软基方法是一种水下软基处理施工的新技术。该施工技术在处理地基中具有工工艺简单、增强基床稳定性、可较大节省工程费用和缩短工期的优点。与常规施工方法相比,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少,较易保证工期,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开挖与爆破技术在深厚淤泥地基中结合应用的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1,6(3):35-38.
 
  [2]张志高,施召云.溪洛渡水电站左岸进水口高边坡开挖爆破技术[J].施工技术,2011,40(9):73-74,77.
 
  [3]严匡柠,邹文明,朱贤博.江坪河水电站堆石坝冰渍砾岩筑坝料爆破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40(12):1-3.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1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