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石挤淤综合法在处理地基的应用

2015-07-09 375 0
核心提示:抛石挤淤在高等级公路软土路基建设中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施工方便、快捷、费用低。本文从高等级公路软土路基的实例入手,分析了挤淤施工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工程概况
 
  徐贾快速通道起点位于韩场北310国道和206国道交叉路口,终点止于孤山西206国道,接规划冠庄路起点,路线长18.436Km。一级公路标准,路面宽28米,双向4车道沥青砼路面。由邳州远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施工1标段起止桩号:K0+000-K4+700,全长4.7km,其中在K0+250-K0+500处采煤塌陷区水塘段,水塘面积约300亩,路线从中间穿过,经对其进行测量,水深约2米,淤泥深1.5-2米,路基填筑高度约6米。采取围堰,排水清淤较困难,费用较高,我标段向业主申报采用抛石挤於方案,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审核后被批准。我标段利用离工地较近310国道、县道利大线改造破除的3万方的水泥混凝土破碎块,将水泥混凝土破碎块变废为宝,同时将该段路基作为堆土区,进行堆载预压,沉降观测合格后施工该段路基。
 
  二、施工准备
 
  1.施工便道、场地。经过调查,尽量韩场村北的机耕道路作为施工便道,并进行适当的加宽和加固。在抛石挤淤施工现场附近应有一定储量的水泥破碎块的堆放区。
 
  2.材料
 
  水泥破碎块在运抵现场前须取样作试验,其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其破碎尺寸不应小于30cm。
 
  三、施工方案
 
  1、测量放样
 
  利用已报验合格的导线点,进行施工放样,放出路线的中线和坡脚线,即先按抛投水泥块设计标高(高于水面1米)计算出抛投水泥块路段顶面的路基宽度(两侧应有5米的护坡道),定出抛石路基顶面的边桩和路线中桩。
 
  2、在抛石挤淤施工现场附近应有一定储量的水泥块堆放,等到抛石路基施工断面出来后,可以利用已施工好的路基作为堆放区。水泥块在运抵现场前须取样作试验,其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其尺寸不应小于30cm。
 
  3、抛投水泥块
 
  抛石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进行,方法为挤占法。
 
  首先从路堤中心成等腰三角形向前抛填,然后向两侧对称地抛填至全宽,使淤泥向两侧挤出。待水泥块抛出水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用重型压路机压实,第一层施工结束合格后,再进行第二层的施工。
 
  抛石顺序应自起始端由内向外抛填扩展,以20m~50m长度依次推进;第一层的抛填厚度以能上大型施工机械为宜。若块石无明显沉降,可向前延伸进行下一段施工;若沉降量较大,则需再抛一层石块进行碾压,直至块石沉降量较小为止。第一天施工结束前要在已施工断面上堆载水泥块,以便保证已施工的水泥块断面足够沉降到底,第二天施工再把堆载的水泥块向前抛填。
 
  摊铺平整工作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相结合进行,个别不平整处应配合人工用细块石和碎石找平。
 
  4、碾压。
 
  施工一个断面(20-50米)后由自重较大的推土机或挖掘机来回进行碾压,使水泥块初步沉入基本稳定。待作业面(100米)展开后,再用自重22吨的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振动碾压4~5遍,碾压过程中,用人工将水泥块空隙以小石或级配碎石填满铺平,直至已抛水泥块层顶面平整无明显孔隙、无明显沉降为止。
 
  5、检测
 
  压实度检测采用沉降观测法,以22T振动压路机压实,当压实层顶面稳定,无轮迹,可判为密实状态。在检测路段选择检测点,用油漆做出明显标记,测量其初始高程,然后用22T压路机振动压实4-5遍后,再观测检测点的高程,如前后两次检测点高程差在3mm以内,可判定沉降稳定,压实度满足要求。沉降观测检测点的抽检频率参考灌砂法的检测频率。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碎石垫层。如检验后不符要求,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或继续碾压,直到合格。由于该段水塘填筑的水泥破碎块较厚,为确保沉降稳定,将段路基作为堆土区,堆土高度与路基填筑高度相同,待6个月后沉降稳定后再进行碎石垫层、路基的施工。
 
  6、碎石垫层
 
  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按不同粒径进行了级配拌合,使级配良好。碎石垫层铺填厚度为30cm,整平后,振动碾压3遍。碾压完成后宜进行玻纤格栅的铺设,然后进行路基的施工。
 
  四、注意事项
 
  1、抛石挤淤最好是最早进行施工,以便预留一定的沉降期,确保沉降稳定。
 
  2、毛石、水泥块的尺寸要打于30厘米。
 
  3、抛石的顺序应是从中间向两侧挤淤。
 
  五、结束语
 
该段道路抛石挤淤方案减少抽水2.5万方,减少清淤1万方,减少永久性占地约10余亩,节约筑路资金约90万元。不仅节约了高昂的废弃费用,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的目标,达到了节能减排目的。目前该段道路通车一年后,该段路基使用至今仍状况良好,同时徐贾快速通道建设工程(一期)获江苏省“江苏省交通建设优质工程”、“扬子杯”优质工程奖。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7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