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在填土地基加固应用分析
2015-07-10
118
0
核心提示:使用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来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对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施工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勘察报告,基于复合地基的构造和受力机制这两点,讨论了高置换率条件下桩间土的受力特性,分析了采用高置换率CFG桩来达到减弱桩间填土的不均匀影响和发挥自身承载力的作用,减少地基沉降,提高施工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建筑工程越来越多,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精益求精。地基是建筑施工的基本,但是在许多工程中经常由于没有仔细分析实际情况和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等原因,造成地基沉降,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安全。CFG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是由CFG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新型复合地基形式,桩、桩间土通过褥垫层与基础相连接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具有适用性广、承载力提高幅度大、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廉等技术优点,是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方法,受到用户的欢迎,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1项目概况
1.1工程简介
拟建场地是集厂房、定制、配套于一身的产业园区。拟建1号~13号楼都作为地上4层的框架结构厂房,采用独立柱基础,埋深-1.80m(相对±0.00m)。
1.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拟建场地作为建设预留用地,长时间荒废,较平坦,地面标高在23.28m~24.86m之间。依照勘察报告,场区地面以下20.0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情况简述如下:
第一大层为填土层,稍密~中密状态,填土层厚度2.50m~4.70m,基本不含生活垃圾,主要成分是砖头、碎石等建筑废料。经调查,该场地曾为村民采砂场所,后经征地回填,回填时间约13年,属新填土。
第二大层为新近沉积地层,包括②1粉土层和②2粉细砂层。
第三大层及其下部地层均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地层。包括③粉砂层,厚度1.00m~3.80m。④细砂层,砾石约占5%,厚度为0.40m~5.20m。⑤粉质粘土层,厚度1.20m~2.50m。⑥细砂层,密实,最大揭露层厚7.50m,且20.00m深度内未揭穿该层。
1.3结构设计要求
在一般的混凝土桩基工程中,桩基刚度较强、承载能力高、控制变形效果好,但桩间土承载力得不到利用,工程造价高。而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与基础连接,无论桩端落在一般土层还是坚硬土层,均可保证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这种利用桩间土的设计比传统的桩基有较大的工程意义。根据CFG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
(2)处理后相邻独立基础的沉降差不大于0.002L,独立基础的沉降值小于3cm。
2地基处理方案及设计参数
2.1地基处理的原因
由于建设场地较周边市政道路低约1m,拟建厂房的±0.00设计高程比现状地面高出约1.30m,据此条件反算独立基础(埋深1.80m)都位于第一层填土层内,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设计要求,必须进行适当的地基加固处理。
2.2地基处理方法选择
考虑到场地周边是建成投产的产业园区,不能采用强夯方案;而填土的厚度较大、分布范围广泛,采用换填方案的费用和工期都是建设单位无法接受的;若采用散体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又难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因此考虑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方案,利用填土为基础持力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地基加固处理,使其能够满足设计需要。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构设计要求及类似工程经验,从技术、造价及工期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方案。该工艺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噪声较小且工艺不受地下水影响。
2.3设计方案
2.3.1桩长和置换率
桩端持力层可选择④细砂层和⑥细砂层,相对应短桩+高置换率和长桩+低置换率两套方案。考虑到:
(1)基底以下填土厚度2m~4m,其下就是低压缩性的砂层,主要加固对象就是填土层,长桩方案效果未必明显且不够经济。
(2)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因填土的不均匀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独基范围内选择密布CFG桩来置换填土。
(3)高置换率条件下,桩与填土组成的复合土体由于混凝土材料占比较高,从材料组成上为其变形特性提供了有利保障。所以最终选择浅部的④细砂层为桩端持力层,采用了短桩+高置换率方案,有效桩长为6.50m,置换率范围0.09~0.12,因基础尺寸而异。
2.3.2褥垫层厚度
CFG桩复合地基通常会设置褥垫层,厚度一般为15cm~30cm,材料通常为碎石或级配砂石等散体材料。在基础下设置柔性垫层,一方面可增加桩间土承担荷载的比例,较充分地利用桩间土的承载潜能;另一方面可改善桩体上端的受力状态,调节桩和桩间土的应力分担和变形协调。业界针对褥垫层的厚度与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了大量规律和经验。当褥垫层厚度越厚,桩土荷载分担比越小,也就是桩体承担的荷载比例越低,反之就越高。对本工程而言,恰恰就是要提高桩体所承担的荷载比例,最大限度减小桩间土分担的荷载,这样填土在承载能力上的缺陷得以弥补;同样由于分担的荷载小些,发生的变形也相对小些,对整体复合地基的变形也是有利的。在整理借鉴了多项针对褥垫层厚度与复合地基特性所进行的试验、研究经验后,设计了8cm厚度的褥垫层。
2.3.3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复核
根据CFG复合地基设计的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对各型式的独立基础进行承载力验算,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范围是255kPa~283kPa,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根据公式:
。
对各型式的独立基础进行变形验算,处理后复合地基沉降值和相邻独基间的沉降差均满足设计要求。
2.3.4其他设计参数
CFG桩施工桩径41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施工工艺为长螺旋钻机成孔,中心压灌素混凝土成桩,碎石褥垫层粒径小于3cm并适量掺砂。
3检测及监测结果
3.1检测结果
复合地基施工完毕后,进行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测。其中承载力检测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方法,载荷板的面积根据检测对象所在独立基础的实际置换率进行折算,最大试验荷载500kPa;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8级加载;13栋厂房各检测3点、共39点。检测结果为:当加载至最大荷载500kPa时,p—s曲线未出现明显拐点,各级沉降量较均匀,总沉降量均未超过规范允许值;且加载至250kPa所对应的s/b值均小于0.01。判定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满足设计要求。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数量为总桩数的10%。检测结果为:受检的全部CFG桩,桩身连续、完整,属于Ⅰ,Ⅱ桩,判定为合格。
3.2监测结果
CFG桩施工于2011年3月竣工,同年11月结构封顶。沉降观测结果表明,结构施工期间及封顶后至今的沉降值均较小(7mm~11mm范围),且很快趋于稳定;并且差异沉降也均小于0.001L,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上文提及的例子选用了填土为桩间土,是结合了多种测试成果得出的结论,也表现了设计者的经验和实力,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参考的工程范例。我们在进行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施工勘察报告,通过分析实际情况来制定施工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54-56.
[2]王朝辉,杨正文.某原料场CFG桩加固填土地基应用实例[J].工程建设,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