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质类型。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软土地基,由于其承载能力较低,必须进行专门的加固处理。
一、软土地基概述
(一)软土地基的定义
软地基就是指承载能力、抗剪能力较低,渗透性很差的一种饱和粘土型地基。天然孔隙比在1.0以上,处于软塑到流塑状态之间。
(二)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中富含着丰富的水量,基本上可以达到34-72%之间,孔隙比相对较大,位于1.0-1.9之间;承载能力很差,通常可以固定在20-100kPa之间,对于高层房屋建筑来说,这个承载力远远达不到安全系数;容易发生触变,软土地基的地质分布并不均匀,土质很容易发生涣散,若是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或是触碰,就会导致强度下降,可能还会出现流动的现象;渗透性较差,系数通常在10-8nm/s到10-4cm/s之间,通透性很差;压缩性好,系数在0.005-0.02之间,一旦受到较大的压力就会发生压缩;抗剪强度低,软土地基的快剪粘聚力只有10kPa,摩擦角大概在0-5°之间,一般来说,抗剪强度都很低。
(三)软土地基的问题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中十几层乃至几十层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很多建筑智能建设在软土地基上,进而导致建筑竣工后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1.稳定性
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很差,容易发生触变,进而在地基开凿的过程中土质往往是疏松而涣散的,尤其是填土的过程,路堤的强度若是不够,很容易造成圆弧滑动,进而导致整个地基的剪切破坏,甚至引起附加位移沉降。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房屋突然倒塌的事故。
2.沉降性
软土地基中富含着丰富的水,孔隙比相对较大,可压缩性非常好。所以,受到一定的负载以后,一定会出现相对较大的沉降现象,特别考虑到软土地基的低渗透性,沉降的过程还会花费较长的时间。房屋建筑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沉降,但是若是超过了限制范围,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软土地基处理设计
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设计时,要考虑到具体的上部结构状况,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会产生怎样的压力。采用合适的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而保证建筑物对于地基不均匀变形,并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选定好处理方法以后,就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地基设计基础进行场地性实验,保证加固效果。
软土地基经处理以后,必须满足建筑地基的设计要求,对于埋深的承载力修正效果要将数值定在1.0.若是处理受到比较大的水平载荷的建筑物地基,就应该按照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具体计算,保证处理好以后,地基的具体变形值在允许范围之内。
三、常见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坚实加固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减小软土地基中的空隙来坚实软土地基,具体的方法有:
夯实土层法。采用现代化的重力机械设备将软土层打牢夯实,令原来相对疏松易散的土质变得坚实起来,尽量缩小土质中的空隙,令土体的密度大大增加,进而软土地基便能变得更加坚实牢固。该方法通常用在地基中只有一少部分土层不够牢固的工程中。
掺石法。采用机械设备将一些碎石或是砂砾添加到土体中,可能有的时候软土层的下部分中含有淤泥,我们需要利用机器将碎石和沙砾打进淤泥中去,并均匀搅拌混合到一起,最后在进行重力夯实,也能有效提升软土的坚实程度。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要重点注意淤泥和碎石一定要充分混合起来,夯实时要保证平稳平衡。
(二)填充加固
若是软土层并不是非常厚,可以将软土层挖掉,换上强度相对比较大的土质,或是干脆换上强度较高、无侵蚀性、稳定性好的材料,通常使用较多的是中粗砂,渗透性相对比较好。一般来说,采用换填土法处理基本上都是在土层高度为2-3米之间的工程中,若是厚度超过这个范围,就不适合应用换土法,因为工程成本会大幅度上涨。
填充加固法通常是换成抗剪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基土,进而达成强化软土地基的效果,满足房屋建筑施工要求。实际应用该方法时必须注意的是,软土层一定要全部挖出,边缘部位要注意稳定性,换填材料的质量要有所保证,换填完成后要进行夯实处理。
(三)密实加固
软土地基的土体通常都很疏松,若是遇到大面积的土体都不结实的状况,可以采用密实加固法。常用的密实手法包括:石灰桩、粉喷桩、碎石桩、水泥桩等等,一般塑性指标要求比较高的工程会使用石灰桩,在应用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达成更好的塑化效果,减小地基沉降。
(四)排水固结
在软土地基上施加较大的压力,同时将其内部的水分排出,保证软土地基快速固结。这种方法通常用在土质为淤泥、饱和性粘土、淤泥质粘土中。水逐渐排出的过程中地基发生固结,强度逐渐提高。
结 语
在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要参考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罗信哲.探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地基处理[J].科学之友,2012(06).
[2]郭泉美.刍议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对策[J].科技资讯,2012(32).
[3]陈根土,李德林.房屋建筑工程软地基处理的对策[J].中华建设,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