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15#隧洞穿越流土、流泥塌方段施工技术

2013-05-10 306 0
核心提示:1工程概况及塌方过程 甘肃省引洮总干渠15#隧洞全长4 762 m,横断面型式为类马蹄型。围岩由可塑~硬塑状的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及

1 工程概况及塌方过程
      甘肃省引洮总干渠15#隧洞全长4 762 m,横断面型式为类马蹄型。围岩由可塑~硬塑状的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及软塑状的粉质壤土等组成,地下水位高于洞顶4~37 m,隧洞围岩属极不稳定的V级围岩,成洞条件差,隧洞在开挖中洞壁、掌子面将有线状甚至面状水流渗出,随着水流的渗出有流土,突泥等现象发生,围岩极易坍塌变形。
       2008年5月12日,施工掘进到101+920时隧洞洞壁、掌子面水流渗出明显增大,掌子面及拱顶出现掉块及局部坍塌。随后决定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在喷射混凝土过程中,拱顶坍塌变大并出现了流土、流泥现象,超前小管棚被塌体破坏,喷混凝土无法进行,为安全起见组织工人撒离机械设备至安全地段。塌方待续至第二天上午,塌体填满了隧洞整个空间。估计长度为20 m(101+915~+935),其塌方方量大约为2 500 m3左右,估计塌方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塌方原因分析
      由于101+915~+935里程段处于围岩由可塑~硬塑状的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及软塑状的粉质壤土等组成,隧洞围岩属极不稳定的V级围岩,该土层有较强的自重湿陷性,遇水迅速泥化,失去自稳能力。隧洞在开挖过程中洞壁、掌子面中部有1.5~2.0 m高位置出现面状水流渗出,随着水流的渗出粉质粘土及软塑状的粉质壤土遇水膨胀泥化,出现流土、流泥现象发生,导致这次塌方。

3 塌方处理方案
经现场研究分析,采用普通的开挖方法,无法施作,因为塌方地段拱顶形成较大空腔,拱顶塌体为高7~10 m、长10~15 m的塌方松散土体,其余全部为3 m左右高的空腔,鉴于空腔上部土体不间断坍塌,危及隧洞内作业安全,拟采取以下处理原则。
稳塌体,管超前,短进尺,多循环,强支护,少扰动,快封闭,勤量测,速反馈,保安全,求质量,动态施工处理方法。其具体原则:施作止浆墙,不清渣,不对塌穴扰动, 对被扰动已支护段进行加强,采用大管棚,小导管超前预支护,上下台阶法开挖、被动形加强衬砌支护的设计与施工。
3.1 稳塌体、对被扰动已支护段进行加强,防止塌方扩大化
3.1.1 塌渣体施作止浆墙
先对塌渣体进行初喷一层C20混凝土,封闭掌子面,然后对塌方体外已进行立拱喷锚支护的地段,对混凝土开裂严重的洞段进行加强支护,加强段长10 m,设置I14钢架加强支护,间距60 cm/榀,拱架脚两侧纵向设[16槽钢支垫防止沉降。同时对拱架背部用钢板垫实,用φ18钢筋纵向连接,环间距100 cm,喷混凝土与支护形成整体,以防塌方的扩大化。
3.1.2 施作平孔排水管
施作平孔排水管,间距为100×100 cm,梅花型布置,降低塌渣体水压应力,防止围岩泥化现象加重。
3.2 大管棚、小导管超前预支护,预加固加强方案
3.2.1 大管棚、小管棚联合施作超前支护
大管棚的支护参数为φ108 mm,L=1 500,环向间距为30 cm,两根之间的搭接为5 m,外插角2°~3°,并注30号双液浆,注浆压力为3 MP。由于大管棚较长在管棚15 m尾部管棚高出拱顶80 cm,造成开挖时超挖严重,因此在大管棚5 m位置底部增设4 m长φ42超前小导管全环封闭,环向间距为20 cm,搭接长度为2 m,来控制超挖量(详见图2塌方处理支护图)。
3.2.2 双液浆配制
(1)水玻璃将稀释成玻美度为2.4,30Be\或37.5Be\,30#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为0.7~1.0 MPa,并持压15 min。
(2)待加强段加固好、双液浆凝固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开挖撑子面。
(3)双液浆配合比的确定:根据经验,水玻璃浓度采用玻美度为2.4,30Be\的浆液,水泥浆水灰比为1:1,且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0.5,则配制1m325Be/、30Be/、37.5 Be/三种双液浆计算如下。



出厂时水玻璃浓度为50Be\,注浆前必须稀释水玻璃,换算方法如下:
                Be`=145-145/d                             (1)
                d=145/(145-Be`)                              (2)
         V原× d原+V水×d水=V配×d配                  (3)
式中:
Be\—波美度;
d—比重;
V原—稀释前体积;
d原—稀释前比重。
取50 Be\的水玻璃各1升,分别稀释为25 Be\、30 Be\、37.5 Be\三种溶液,通过以上公式计算需加水量分别为1.525升、1.04升、0.503升。
配制1:1水泥浆计算公式
                     Vc=dc×Vq/(1+dc×ρ)                    (4)
                        WW=ρ×WC                        (5)
式中:
Vc—水泥重量;
WW—水重量;
Vq—欲配浆液的体积;
dc—水泥的比重,取3;
ρ—水灰比。
利用(4)、(5)两公式计算得配制1 m3的1:1水泥浆需用水750 kg,水泥750 kg。
                        Vq: V原=1:0.5                     (6)
由(1)(2)(3)(4)(5)(6)式可计算出配制成1m325Be/、30Be/、37.5 Be/三种双液浆,各单位体积用量分别如下:
配制1m325Be/、水泥:水:5 0Be/水玻璃用量分别为500 kg:701.6 kg :201 kg,
配制1 m 330 Be/、水泥:水:5 0 Be/水玻璃用量分别为500 kg:668 kg :251.8 kg,
配制1m325Be/、水泥:水:5 0Be/水玻璃用量分别为500 kg:623 kg:337 kg,
根据渗水量实际情况选取配合比参数。
3.3 上下台阶法开挖,预留核心土体,安全通过塌体
3.3.1 上下台阶法开挖
上下台阶法开挖施工顺序说明:(以进洞方向为序),见附图。
(1)上导坑开挖;
(2)上导坑钢架支撑、锚喷支护;
(3)下导坑开挖;
(4)下导坑钢架支撑、锚混凝土支护;
(5)安装底拱及浇注仰拱混凝土。
3.3.2 预留核心土体
软塑黄土或含水量高的黄土地层隧洞采用短台阶法开挖,预留核心土体,上台阶环形导坑人工开挖,核心土及下台阶采用挖掘机开挖,台阶长度3~5 m。上台阶开挖进尺控制在1榀钢架距离,即0.4~0.6 m,开挖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封闭周边轮廓和开挖掌子面,之后及时施工支护结构。
下台阶开挖进尺同上台阶,中间挖掘机开挖,两侧边墙轮廓人工刷边,减少对黄土的扰动。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之后及时完成支护结构。
3.3.3 底拱紧跟下台阶施工,使支护结构及时成环,增强支护效果
3.4 加强型初支设计与施作
3.4.1 开挖后局部有混凝土泥现象出现处理方法
开挖后,因渗水量较大,局部有混凝土泥现象出现。处理方法:先喷射C20混凝土,然后挂一层钢筋网片,再喷射C20混凝土,先稳定塌体,防止泥土流失,造成拱架后出现空洞,使拱部的土体应力重新分布,易再次发生小塌方现象,增加初支的荷载,挂网锚喷后,再架I14型钢拱架,防止了流土、流泥现象和再次塌方。
3.4.2 加强型支护
加强型支护,主要体现在将两榀拱架并成一榀使用,并且间距由原设计的60~100 cm,加密至40 cm加强支护,钢拱架外侧全环加设5 mm厚钢插板,采用φ混凝土8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0 cm。喷混凝土由原设计的15 cm加厚至25混凝土m,预留沉降变形量为15 cm。拱架混凝土中部全环满布φ6.5×200×200钢筋网片加强支护。对于渗水较大地段,拱墙增加φ18、长2.5 m/根、系统锚杆用混凝土固定挂设钢筋网片,对开挖面进行初喷混凝土支护,然后再进行I14拱架安装。

3.4.3 稳拱脚,防止拱架下沉
该段土层含水量较大,承载能力差,为稳拱脚,防止拱架下沉,在软土中,普通砂浆锚杆效果不好,锚杆的抗拨力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用锁脚注浆小导管代替砂浆锚杆,对钢拱架进行锁定。每榀钢拱架施打两根φ42锁脚注浆小导管,管长3 m,注30号双液浆,注浆压力为2 MPa,并持压15分种,注浆效果可佳;并且两侧拱脚增设[160槽钢纵向连接加强支撑。
3.5 及时的径向补强注浆处理空腔,勤量测,速反馈,找原因,出方案,快实施,动态施工处理方法
3.5.1 补强注浆处理
初支好后,在洞内拱顶100度范围内,以1.5 m的间距梅花型打入径向注浆小导管,并注双液浆回填空腔:超前小导管的参数为φ42 mm注浆小导管,外插角为50度,小导管的长度为7 m,纵向间距为1.5 m,环向间距为50 cm,并注30号双液浆,注浆压力为3 MPa,注浆效果好。由于洞子净空限制,7 m长小导管采取分段焊接打入。
3.5.2 勤量测,速反馈
勤量测,速反馈,发现开挖时,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较大,经分析,是由于围岩含水量高,泥化现象严重,且塌空区可能在继续塌方,固结体及初支的承载力还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我部为保安全,求质量,动态施工处理方法。除施作导管注浆外,另在两侧拱腰和边墙增设径向注浆锁脚小导管及注浆小导管,并与拱架焊接牢固,间距为1.0×1.0 m, 长度为3 m,压注30水泥浆,注浆压力为2 MPa,并持压15min。
3.5.3 量测结果
量测结果显示:位移速度有明显的减缓趋势,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小于每天0.02 mm,已产生的位移量占总位移量的80%,并无开裂等异常情况出现。
3.6 保安全、求质量采用大管棚处理侵限部位
由于开挖时101+916~+925段已支护段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较大,本段支护沉降已侵限20~35 cm,已严重占据二衬混凝土空间。混凝土本段的处理措施为:再次使用φ108大管棚,对拱部及边墙进行全环设置长15 m超前大管棚,然后逐榀凿除侵限拱墙混凝土、割除混凝土拱架及钢筋网片,再重新安装钢拱架处理,拱架间距为40 cm/榀(详见侵限处理断面示意图 图4)。
3.7 减少扰动,实行二衬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3.7.1 及时施作仰拱
及时施作仰拱,仰拱混凝土内部增混凝土横向钢拱架,增强仰拱的横向侧压力,仰拱循环进尺不大于3 m。
3.7.2 施作二次衬砌
通过监控量测,围岩稳定后,才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的厚度,塌方段二衬厚度均不小于65 cm,之间设有2 m的过渡段。
3.7.3 高标号二衬模筑混凝土
我混凝土目通过会议研究决定,在101+915~+935段的二衬均采用C30抗硫酸盐混凝土替代C混凝土0抗硫酸盐混凝土。
3.7.4 降低水压应力,加强引排水,加密塑料盲沟
降低水压应力,加强引排水,加密塑料盲沟,由原设计10 m每道环向塑料盲沟,加密至2 m每道,对水量较大处再增密。

4 体会和总结
工程实践证明:稳塌体,以大管棚和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预支护,预加固,上下台阶法开挖,加强型初支,径向补强注浆,加强二衬结构设计与施工,导管导流降水压,等多种施工方法相结合,处理塌方,是可行有效的。安全、高质量的通过了塌方,使软塑围岩得到了加固,围岩应力得以削弱重新分配,为后期施工及运营安全提供保障。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8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